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兰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娜拉和易 卜生的名字于 1889 年 11 月最初出现于日本文坛。易 卜生去世的 1906 年 掀起易 卜生热,延续多年,文学史称之为“易 卜生季节”。它对长期支配日本的女性观——日本式的儒教型,无疑是一个响亮的冲击。

    ②儒教的本家原在中国,这里试举一例说明, 日语“良妻贤母”便是由汉语“贤妻良 母”先传到朝鲜,变成韩语“贤母良妻”,而后于 19 世纪末输入日本变成的。近代日本将 公共与家庭领域分开,主张“男人工作,女人持家”,引进西方的性差科学以证明家务是 女人的事业,其实是明治启蒙期对民主化的一种误解。明治维新振兴女子教育,只注重贤 母养成的必要性,因为“良妻贤母”与“国家”—— 国 (天皇制国家) ,家 (《明治民法》 下的家父长家族) 紧紧关联。家是国家与个人的媒介,女性国民只须好好地温柔地起妻、 母作用,免谈革命。

           ③拒绝家和家的联姻,推行自由的个人恋爱和结婚,可以看作是从“家”解放出来的 功绩之一。近代选择的“核家庭”(从日语直译过来的单词,指像孩子一样分裂到最小的 单位的家庭形态)                                                       

    ④但是,站在女性自我的视点来考察,所谓自由的个人幻想、生育子女的共同体幻想, 显然都是近代“核家庭”对女性自我的压抑和束缚。恋爱、结婚一体化思想的背后是—— 男人们作为劳动生产的一方,女人们专门从事家务,被关闭在家庭这一私的领域里。作为 女性,近代“核家庭”自我压抑的根源,不再是家制度时的家长,而是丈夫。原以为能够 充足个人自由的恋爱,似乎变成了“核家庭”中夫妻关系的修理所。

    ⑤最早反映出近代家庭内女性的这种不满的历史性作品,便是易 卜生的《玩偶之家》。 女主人公娜拉意识到在“核家庭”中,女性是隶属于男性的并试图脱出。在日本,娜拉式 的叛逆型女性形象最早出现于女作家清水紫琴的《残缺的戒指》(1891) ,距易 卜生名字出 现于日本之后只有两年。但它真正引起评论界注意,却是在日本女性主义批评成立的 70 年代后期。

           ⑥《残缺的戒指》是第一篇女性的第一人称告白体小说。明治二十年 (1887) 前后, 日本出现第一人称口语小说。这种自叙体文学很适合女性的自我表现,因为女性本来就富 于感性的日常生活,这一来可以从身边小小的故事写起,像拉家常,写 日记,随意而亲切。

    ⑦《残缺的戒指》开女性笔下离婚小说的先河。它写的基本是作家的亲身经历。清水 紫琴毕业于高等女校,受民权运动及女权思想的感召,毅然离婚自立,成为一名女学杂志 的编辑。《残缺的戒指》开篇写道:“你注意到我的这枚戒指了,你惊异,玉已被毁灭,为 什么还戴着?快脱去为好呀……”小说用的是倒叙法。原来,服从父命结了婚的“我”, 得知丈夫原有恋人并恋情依旧,心理斗争十分激烈。是遵从《女大学》教育,以“忍”为美德呢,还是听从女权论的召唤:“不幸、悲惨决非女子的天命”,勇敢地向命运挑战呢? “我”终于横下一条心,主动提出离婚,投身于拯救世间妇女的文字工作。“我”将结婚 戒指的宝玉毁坏,依然显要地佩戴着它,以纪念这一离婚行动。

           ⑧而在中国,娜拉的命运又如何呢?

    ⑨《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于 1935 年作为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之三由容光 书店印刷初版。大多数评论者将她视为一部“民族寓言”,一部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反帝 国主义作品。民族兴亡的“眼镜”造成了男批评家们对萧红作品的阅读盲点。其实,《生 死场》试图从女性的身体体验去看待生与死的意义,特别是从农村妇女生活密切相关的两 种——生育以及由疾病、虐待和自残导致的死亡去看待生与死的“场”:美丽的女人身上 长蛆发臭,活活地腐烂而亡;“生产”的女人被丈夫疯子般折磨,肉体浸泡在血河里…… 它揭示的何止是民族仇恨,显然还有性别迫害问题。《呼兰河传》则进一步揭示了封建社 会的畸形现象——为奴隶的女人同时奴役自己的同类,如——婆婆打小媳妇,最后让女巫 医用热水活活把她烫死的情节。可以看出,萧红继鲁迅之后对国民灵魂的批判是包含女性 立场的。萧红的女性眼光使她洞察历史和乡土。

           ⑩萧红之笔是女性的逃亡之笔。但女性逃亡的命运如何?“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 鲁迅先生的著名论断众所周知:“不是堕落,便是回来。”在如网的社会制度中,女性何以 逃亡?鲁迅先生指出了现实的严酷性,却没有为女性指明出路。

    ——节选自林祁《风骨与物哀:二十世纪中日女性叙述比较》

    1. (1) 下列选项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明治维新时期,西方科学对日本女性的启蒙不包含男女平等思想。 B . 易 卜生影响日本之后很短的时间内,《残缺的戒指》就引发了评论界的热议。 C . 个人自由恋爱在当时嬗变为对日本新女性自由新的压抑来源。 D . 《生死场》从民族兴亡的视角来重审中国女性在现实中的残酷命运。
    2. (2) 第③段横线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核家庭”为媒介;②获得性和精神的满足;③恋爱的结果——结婚和生育的“家”;

      ④对等的男女性关系及亲手养育子女的条件;⑤成为近代思想体系之一;

      ⑥给予女性人的自由;⑦通过恋爱自我实现;⑧而统一这三个欲求的是“恋爱”

      A . ①⑤⑦⑧③④②⑥ B . ⑥④⑧①⑦②③⑤ C . ③④⑤⑥②①⑧⑦ D . ⑦②③④⑥①⑤⑧
    3. (3) 《残缺的戒指》中的“我”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分别怎样对待“婚戒”?这种行为 各有何象征意义?请简要分析。
    4. (4) 请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歌德《迷娘》(之一) 与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中的女性形 象有何相似遭遇,作者借她们的处境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从 18 世纪 70 年代到90 年代中期,歌德用将近 20 年的时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 说《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这部小说中穿插了不少优美的抒情诗,《迷娘》(之一) 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迷娘”(Mignon,原为法语,意思是“可爱的”“动人的”) 是《威 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出现的小姑娘,她是意大利边境某位侯爵的侄女,是一对贵族 兄妹乱伦之恋的产物。迷娘出生后便被神父和周围亲友视为孽种,抱离了生父生母交给湖 滨上的规矩人家抚养,后被威廉解救,成为他漫游途中的同伴。她生性沉默寡言,而她所 表现出的庄重和虔诚都是为了涤清自己身上的原罪。她时常坐在圆形拱柱下面出神,也经 常跑进厅堂去看大理石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