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北京期中) 阅读《小石潭记》和《陋室铭》,完成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甲】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乙】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水尤

      玉洁

      荣峻茂

      水秀

      B . 竹取道

      齐师

      口诛笔

      东讨西

      C . 空游无所

      无靠

      为命

      唇齿相

      D . 斯是

      之有

      就简

      寡闻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理解:因为潭水极为清澈,所以阳光能照到水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乙】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理解:因为小石潭边气温过低,不能长时间停留,只好记录下来后赶紧离开。。

      【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翻译: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理解:这里环境清幽,没有人来,能让刘禹锡静下心来抚琴、读经。

    3. (3) 根据上面两篇短文及下面材料的内容,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注】①相:查看好坏。②唱黄鸡:这里指对年华易逝的感慨。③剧饮:痛饮;豪饮;极渴时快速喝东西。

      柳宗元、刘禹锡、苏轼三人同样遭遇贬谪,心境却不相同。柳宗元被贬永州时以山水为友,但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他①的心境始终没有改变;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身居陋室却认为“陋室”不陋,是因为“②”(填原文中语句);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随笔小品《游沙湖》,则鲜明地表现了他③的生活态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