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哈尔滨期中)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 , 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二: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甄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鸟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注:鼎,本是烹饪之器,后发展为传国之器。鼎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上而可绘物铸图。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齐[A]王[B]大[C]悦[D]发[E]师[F]五[G]万[H]人[I]使[J]陈[K]臣[L]思M]将[]以[O]救[P]周[Q]秦[R]兵[S]罢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贡金九”中的“牧”,文中指“州郡长官”;《陈情表》中的“牧伯”也是“州郡长官”之意。 B . “天明德”中的“祚”,“福分”之意。这与《陈情表》中“门衰祚薄”中的“祚”意思相同。 C . 邑固窃为大王患之”中的“弊”通“敝”,谦词;《陈情表中》“猥以微贱”中的“猥”也是谦词。 D . 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中的“凡”与《项脊轩志》中的“轩凡四遭火”中的“凡”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面对楚王的无理质询,王孙满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表现王孙满的睿智忠诚。 B . 颜率劝说齐王,出兵救周,既可得美名,又可得九鼎。于是齐王命陈臣思率军救周,秦国退兵。 C . 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梁楚两国都早有问鼎之心。 D . 颜率回顾史实,当初武王伐殷获九鼎,运输耗费巨大,为此替齐王担忧,一心想帮齐国解决运鼎难题。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②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5. (5) 面对求鼎危局,颜率如何游说齐王,最终保全九鼎的?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