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水城期中)   阅读回答问题。

    惊艳世人的二十四节气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开幕,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24”成为开幕式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密码”: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暖场歌曲24首、雕刻冰立方的激光24束……有文化时间之称的二十四节气引发广泛关注,那么二十四节气是什么?其中有何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 24个特定节令,源于商周,确立于秦汉,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补充历法。中国的先民们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黄道一圈为360度,如果以春分时太阳在黄道所处的位置为黄道0度,每隔15度取一个点,恰好可以得到24个点。这24个点所在的位置,从理论上说,就是二十四节气的位置。每隔大约15天,太阳就转过15度(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转动了15度),就到了一个节气。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甲 。

    《庄子》载:“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二十四节气细致而准确地反映中国四季交替的气候特征,例如,惊蛰、谷雨、芒种、寒露、霜降等是通过物候的标志性变化来定名,体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与此同时,受天人合一观影响,节气不但为农业生产立法,也成为规范日常行动的指南。中国古籍里说:“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其次,乙 。

    中国农历是融合夏历和二十四节气,形成的一种阴阳合历历法。夏历,又称阴历,根据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阴历以月相变化为依据,能反映潮汐而可指导海事活动,但未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不能反映季节转换,难以准确指导农事。而二十四节气则是将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 24段,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阳历”。中国农历融合了夏历与二十四节气,通过置闰法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这得益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和智慧。夏历与二十四节气没有“阴阳不调”,而是“和而不同”,融为一体,形成了既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的中国农历。

    再次,丙 。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冬至阳生春又来”,二十四节气体现的是生生不息的循环时间观。如《黄帝内经》所载,“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在天地,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文化时间,影响到中国人生产和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中国独有的知识和实践体系。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与世界的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相遇,两种时间和合共融,毫无疑问,创造了交流与互鉴的典范,既是奥运这一体育盛事的题中之义,也为审视和思考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有益视角。

    注释:①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1. (1) 下列句子填入文中空缺处,正确的一组是 ______

      ①蕴含和而不同的思想

      ②蕴含生生不息的思想

      ③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

      A . 甲:①

      乙:②

      丙:③

      B . 甲:②

      乙:③

      丙:①

      C . 甲:②

      乙:①

      丙:③

      D . 甲:③

      乙:①

      丙:②

    2. (2) 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与理解,与文章不符的一项是 ______
      A . 二十四节气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补充历法。 B . 二十四节气细致而准确地反映中国四季交替的气候特征。 C .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运行规律制定的。 D . 二十四节气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3. (3) 根据全文内容,请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的句式,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
    4. (4) 作者为什么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与世界的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相遇……创造了交流与互鉴的典范”。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