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 cǎo zhǎng yīng fēi ① 的春天就会落下帷幕,热情似火的夏天就要来临。趁春光尚在,赶紧了解一些谷雨习俗,设法留住这春天吧。“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是谷雨节气的重要习俗之一,邀请三五知己畅游花海,那淡雅、悠长的花香能让心中因春天即将离去的chàng wǎng ② 淡去。品茶同样是谷雨时节的重要习俗,谷雨时节的茶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味道甘醇,更有清火、明目的功效。此外,祭海、食香椿、灭虫、祭祀仓颉等皆是谷雨节气的民间习俗。
①蒹葭苍苍, 。《蒹葭》
② ,君子好逑。《关雎》
③青青子佩, 。《子衿》
④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隔篁竹,闻水声, ,心乐之。柳宗元《小石潭记》
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表达从政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句子是: , 。
⑧《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曲折蜿蜒,时隐时现的句子是: , 。
ㅤㅤ东汉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有删改)
马①
吴伯萧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了。准是父亲,我是喜欢父亲而却更怕父亲的,说:下来罢!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下不及,躲在了祖母跟前。
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罢,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例由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观众不少啊:同村的祖伯叔,兄弟行辈,年老的太太,较小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噢。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人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
孟春雨霁,滑汹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姐!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晖,或披着晚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
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禁,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车羸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怅惘,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躇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注释:①选自《现代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惊艳世人的二十四节气①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开幕,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24”成为开幕式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密码”: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暖场歌曲24首、雕刻冰立方的激光24束……有文化时间之称的二十四节气引发广泛关注,那么二十四节气是什么?其中有何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 24个特定节令,源于商周,确立于秦汉,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补充历法。中国的先民们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黄道一圈为360度,如果以春分时太阳在黄道所处的位置为黄道0度,每隔15度取一个点,恰好可以得到24个点。这24个点所在的位置,从理论上说,就是二十四节气的位置。每隔大约15天,太阳就转过15度(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转动了15度),就到了一个节气。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甲 。
《庄子》载:“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二十四节气细致而准确地反映中国四季交替的气候特征,例如,惊蛰、谷雨、芒种、寒露、霜降等是通过物候的标志性变化来定名,体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与此同时,受天人合一观影响,节气不但为农业生产立法,也成为规范日常行动的指南。中国古籍里说:“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其次,乙 。
中国农历是融合夏历和二十四节气,形成的一种阴阳合历历法。夏历,又称阴历,根据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阴历以月相变化为依据,能反映潮汐而可指导海事活动,但未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不能反映季节转换,难以准确指导农事。而二十四节气则是将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 24段,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阳历”。中国农历融合了夏历与二十四节气,通过置闰法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这得益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和智慧。夏历与二十四节气没有“阴阳不调”,而是“和而不同”,融为一体,形成了既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的中国农历。
再次,丙 。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冬至阳生春又来”,二十四节气体现的是生生不息的循环时间观。如《黄帝内经》所载,“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在天地,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文化时间,影响到中国人生产和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中国独有的知识和实践体系。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与世界的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相遇,两种时间和合共融,毫无疑问,创造了交流与互鉴的典范,既是奥运这一体育盛事的题中之义,也为审视和思考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有益视角。
注释:①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①蕴含和而不同的思想
②蕴含生生不息的思想
③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
乙:②
丙:③
B . 甲:②乙:③
丙:①
C . 甲:②乙:①
丙:③
D . 甲:③乙:①
丙:②
宜都山川记(节选)
〔晋〕袁山松
银山县有温泉,注①大溪,夏才暖,冬则大热,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县东六十里有山,名下鱼城,四面绝崖,唯两道可上,皆险绝。山上周回②可二十里,有林木池水,民田种于山上。昔永嘉乱③ , 土人登此避贼,守之经年④ , 食尽,取池鱼,掷下与贼,以示不穷。贼遂退散。因此名为下鱼城。
峡中猿鸣至清,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为三声泪沾衣。”
自西陵缘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山行周回,隐映如绝,复通。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
注释:①注:流入。②周回:环绕,回环。③永嘉乱:指西晋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④经年:经过一年。
陶渊明《桃花源记》
B . 周回可二十里/珠可历历数也魏学洢《核舟记》
C . 峡中猿鸣至清/以其境过清柳宗元《小石潭记》
D . 泠泠不绝/佛印绝类弥勒魏学洢《核舟记》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①
〔唐〕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② , 晓日□村坞③。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注释:①愚溪北池:在愚溪钴姆潭北约六十步。池水沿沟流入愚溪。②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③村坞:村落。
小阳:诗的前四句描绘的幽雅山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与赞美。末两句,诗人与景物彼此投合,有如“宾主”相得,用拟人手法,将物我交融,写出了大自然的热情好客。
小柔:学完《小石潭记》,了解作者在永州的经历后,我认为作者在流连自然山水的同时,还有更深刻隐晦的情感,比如末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景物与我,彼此投合,有如宾主相得,表达了对景物的赞美喜爱之情。这两句中,诗人用一个“适”,又用一个“偶”字,富有深意,表明这样的① 只是暂时的、偶尔的。流露出遭遇贬谪后挥之不去的② 。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事,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谜面)生梦铁马冰河, 。——(谜底)陆游
中心论点:阅读古诗词,能够陶冶性情,启迪人生。 |
|
分论点一:阅读古诗词,能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
分论点二:阅读古诗词,能够启迪人生,感悟生活。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梅花山,海拔最高处 2800多米,距六盘水市中心5公里,是中国凉都六盘水重点打造的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区。“春赏梅,夏避暑,秋踏青,冬滑雪”是梅花山景区的四季布局,还可赏日出、云海、佛光、雾凇等奇特景观。
小丽拟写了A、B两则宣传标语,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简述理由。
A.人间仙境何处寻?纷纷遥指梅花山。
B.山峦旧貌换新颜,一路芳菲尽春色。
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 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明确“芬芳”具体指代的事物或情感;交待清楚“芬芳”“留在记忆里”的原因;充分展现自己的心理感受,表达自己的感悟、发现、思考等;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