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糖甜
①费海平对老槐说:“过年给我打两锅米糖吧。”老槐莫名其妙地盯着费海平:“ 满大街都有卖的,谁还自己打啊?”“手工打的,那是甜而不腻,比机器生产的口感好多了,更何况是你老槐打的米糖。”费海平这么一说,老槐的脸笑成一堆褶子。
②老槐以前就是打米糖的,在十里八村很有些名气,东家打了西家打,过年也能赚上一笔。只是后来手艺歇了,毕竟超市里什么都有卖,本地也有好几家工厂做米糖,产量不是手工能比的,至于口感嘛,老槐不做评价,只哼哼一声。只是少了这一块收入,老槐过年还是有些紧巴。
③答应了费海平,老槐便开始准备。打米糖用的手工栏搭还在,只是布满灰尘,翻出来清洗一下就可以使用。再去邻居家换点糯米,弄些麦芽、芝麻、白糖、豆末,万事俱备。老槐先将糯米淘洗,浸泡三四个小时,然后磨浆、上锅,用柴火蒸熟,搁麦芽发酵后滤渣,熬制成饴糖。饴糖在逐渐冷却的过程中缓慢成形,就可以上手工栏搭拉糖。老槐将糖坯缠绕于木棍,双臂裸露,将饴糖拉直再反向缠回木棍,像极了咏春练功手法。米糖打得好坏,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如此反复,糖变成白色,搁案板搓捏制成圆袋状,灌上配制好的芝麻、豆末和白糖,从一个口上抽丝成条形,剪成一寸左右的糖段,一锅米糖大功告成。
④老槐打米糖是在室外空地上,引来不少人驻足观赏,都啧啧称奇,还有一中年男子求购。老槐说:“我这不卖,是给朋友打的。”中年男子仍不死心:“听人介绍才专程赶来的,卖给我吧,朋友那你再打呗。”老槐心想也是,离过年还早,使算了算成本,说了个价钱。小赚几十,心里挺畅快。至于对费海平的承诺,继续打便是,保证不耽误。
⑤说来也怪,一连十几天,每天打两锅,最后都卖了,有些还是慕名上门来买,特意从县里开车过来。先前准备的糯米、芝麻等早就用尽,老槐又采购了几次。倒是费海平的米糖一直没有着落,老槐多少有些不安。费海平是老槐的帮扶干部,为了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经常上门嘘寒问暖,送米送油,帮了他许多。
⑥眼看就要过年,老槐算着日子,准备了最后两锅。蒸糯米时,费海平来了,笑嘻嘻地说:“听说你最近打了几十锅米糖,生意好得很啊。”老槐嘿嘿一笑:“这两锅就是给你打的。”
⑦两人正说着,一辆小车开到一边,下来两人,其中一个说:“这,就是在这买的。”另一个便对老槐说:“师傅,请给我打两锅米糖。”老槐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这两锅得给我朋友,人家早定了。”“师傅,我可是从县里专门跑来的,就卖给我吧。”老槐仍摇头。
⑧费海平说:“人家大老远来不容易,你就先给他吧。”“给了他,你的米糖咋办?”
⑨费海平附在老槐耳边说:“告诉你个秘密,我有糖尿病,吃不得糖,一点都吃不得。”说完,费海平拍拍老槐的肩膀,大笑而去。
⑩老槐一时没反应过来,模了摸后脑勺,一脸的呆萌样子……
①费海平有糖尿病,还要老槐给他打米糖,理解最恰当的是
A.费海平是老槐的帮扶干部,想帮他赚点钱。
B.费海平知道老槐打米糖有名,想见识一下。
C.费海平觉得老槐打的米糖好,想要尝一尝。
D.费海平想过年的时候准备一些米糖 当年货。
②怪事其实不怪,联系上下文对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是
A.老槐手艺好,吸引了很多顾客。
B.老槐的米糖价格便宜,薄利多销。
C.费海平暗中帮忙宣传推销米糖。
D.费海平运气不好,总买不到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