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高陵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转而东入,先过一堰,堰南汇水一池,即放生池也。池水两浸崖足。循崖左凿石成栈,上危壁而下澄潭,潭尽竹树扶疏掩映一壑 , 两崖飞瀑交注,如玉龙乱舞,皆雨师山灵合而竞幻者也。既入,忽见南崖最高处,一窍通明,若耳之附颅,疑为白云所凝,最近而知其为石隙。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卷石底以

      ②日光下

      ③不可久

      ④皆雨师山灵合而幻者也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上危壁而下澄潭”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康肃笑遣之 B .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C . 乃记之 D .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3.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尽,竹树扶疏,掩映一壑。

    4. (4) 面对自然景色,两位作者在文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