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和纪念是古今中外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祭祀和纪念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
材料一:中国古代国家祭祀体系一般分为大祀、中祀、小祀三个等级,对不同等级官员的祭祀对象、供品、服饰以及乐舞都有严格的规定。正如《礼记·祭统》所言:祭祀的意义就在于“见君臣之义”、“见贵贱之等气”、“见上下之际”。国家祭祀天地、宗庙必须要皇帝主祭,废除郡国祖庙。……自西汉王朝以来,祭孔进入国家祭祀的行列,至唐代成为“国之大祭”,列为国家祭祀要典。唐代开始还将祈雨的祭祀列入郊祭大典。在宋代,王朝政府往往通过赐额或赐号的仪式,把一些影响较大的民间祭祀神祇纳入国家祭祀系统。其它的民间祭祀被视为“淫祀”,而受到严格禁止。
——摘编白邹昌林《中国礼文化》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确定的国家级纪念日
纪念日 |
日期 |
历史由来 |
通过时间 |
抗战胜利纪念日 |
9月3日 |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中国烈士纪念日 |
9月30日 |
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日 |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
国家宪法日 |
12月4日 |
中国现行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 |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
国家公祭日 |
12月13日 |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摘编自吴唯佳,程思佳,于涛方《中国国家祭祀及国家纪念地传统追溯初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