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广东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为五四运动后,中国学术界两位学者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反思。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胡适

    1923年,提出中国还不曾受到科学的赐福,因此不必菲薄科学。1929年在《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中把“全盘西化”的提法修正为“充分世界化”,认为肯往前看的人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自由接触,借西方文化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

    李大钊

    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两种文明虽性质不同,但具有互补性,主张融会、调和西方文化,再根据中国“实境”吸收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三种新文明”,强调正确认识国情,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

    材料二:浮田和民(1859-1946)在《史学通论》中指出:亚细亚者,文明起源之地也;欧罗巴者,文明之发达地也。欧美之文明,实渊源于罗马;罗马之文明,渊源于希腊;希腊之文明,实渊源于亚细亚(含埃及)。近世欧洲文明之起源,为第十四世纪所行之罗盘针及火器之用法,并十五世纪前半期之印行术,而此三大发明,非欧人自为。苟无亚,何有欧?今欧人忘却亚人之恩,而反讪谤亚人……此言也,无理甚矣。

    ——摘编自尚小明《论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关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位学者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浮田和民观点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