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萨尔图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原日出

    【英】多丽丝·莱辛

    那年冬天,每晚睡前,他都对着枕头里面大声喊:“四点半!四点半!”直到确信脑袋已抓牢这三个字,才安然入睡,仿佛一片安眠药突然降临。他脸朝着闹钟的方向,这样醒来后第一眼便能看到它。

    早晨四点半,分秒不差,他得意地按下将要响起的闹铃。再躺这最后一秒吧!不,他弹跳而起,如鱼跃水面。冷啊!真冷啊!

    出门,带上猎枪和狗。天亮前他得赶完四里路。他在疾行,狗在探路。它们没有经过训练,自由散漫,有时会玩失踪,但却是他最好的同伴。为了几枪射击,他要赶很长的路,有了它们路上就不枯燥了。

    他在田埂上跑起来,大步慢跑,扎实前进。这方法是他观察土著人学会的:上身的重量交替落在两脚上,保持慢速、平衡运动,这样不会疲乏气短。当血液从腿部冲上胳膊,他对身体的得意和骄傲油然而生,直到他不得不咬紧牙关,关住那股想大声歌唱的强烈欲望。

    草原。第一只鸟在他脚边醒来,接着一群鸟冲向天空,鸣叫着宣布新一天的开始。他终于抑制不住,发出狂野的喊叫,然后野兽似的狂奔,他在疯狂中忘我地歌唱生命的愉悦和青春的奢华。

    突然,他想起了什么:我15岁啦!15岁啦!这话对他来说很新鲜,他满怀兴奋又若有所思,开始用手指感受走过的岁月,像数着鹅卵石,每一块既独立又离不开彼此,每一块都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这就是他: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了十五年的男孩。陪伴他的有这缓缓的河水,还有这充满挑战的空气:夏日正午,它闷热难耐;冬天早晨,它凛冽刺骨。

    没有什么他不能做到!他觉得自己将来的生命是伟大而神奇的,完全是他自己的:“世上所有大人物都曾像我现在这样小,所以我也能成为大人物。只要我愿意,我能把世界变成我想要的样子;只要我愿意,我能改变世界上在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取决于我,取决于我现在的决定。”

    他的嗓音充满了紧迫性、真理性和非凡的勇气。他又大声唱起来,歌声沿着河水旁的峡谷回荡,他停下来等待回声,然后又唱:“歌唱吧!这就是他——只要愿意,他就歌唱,这个世界必须响应他!”

    他等待回声。那些新鲜的想法又回来了,如同有人在回应他、鼓励他,峡谷充满了细软的回声,在小河旁的岩石间来回撞击。突然,传来一种陌生的回声!那声音不是他的,也不是鸟儿的欢唱,也不是流水的叮咚……

    他从疯狂中清醒了。他呼唤猎狗,狗没有出现。他孤身无援了,不久前他在这里看见一头豹。他不由得握紧了枪,四处张望。灌木丛的尽头,那块憔悴的岩石旁,一只受伤的怪兽,遍身黑毛,黑毛下是片片粗肉……在一团流动的黑压压的东西的围攻下,这些肉正渐渐消失!一头公鹿,喘着气低声尖叫。

    他朝它跑去。地上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对他视而不见,急匆匆地向那公鹿奔去。他屏住呼吸,怜悯和恐惧攫住了他:那公鹿倒下了,抽搐着……

    他忽然想到可以朝它射击,早点结束它的痛苦。他端起枪,又放下。使他放下枪的是渐渐膨胀的愤怒、痛苦和抗议:如果我没来,它就会这样死去,我干吗要干涉?这样的事情在灌木丛中随时都在发生。活着的东西在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规律。他把枪夹在膝间,四肢里痛苦翻涌,他喃喃自语:我阻止不了,我无法阻止,我无能为力。

    事情就这样,无法改变。

    关于命运和未来的认识就这样首次闯进他的生活,“是啊,这就是生命!”生命消逝的那刻,他无法采取任何仁慈的行动!他明白了:这片他生活了十五年的草地是辽阔无垠、无法变更、残酷无情的,人们随时都可能给动物的头颅绊倒,或者踩碎小生灵的骨架。他感到痛苦、恶心和愤怒,又为坚忍克己的新认识感到几丝满足。他提醒自己:蚂蚁也要吃东西啊!他泪流满面。

    公鹿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堆白骨,在阳光下泛着白光。哦,是的,太阳刚刚升起。为什么!这短短的几分钟,事情就发生了巨变?他站到骨架前:它趴在矮树丛下。要不是还残留着几小块粉红的软骨碎片,人们会觉得它已在这里躺了多年。骨架四周,蚂蚁衔着肉,渐渐撤退。有几只蚂蚁竟直起身子盯着他,眼里泛着贪婪的光。

    “滚开!我可不是你们的早餐,无论如何都不是!”

    他弯下腰,触摸着头颅上的孔穴:那原本是鹿的眼睛!他想起活鹿那水汪汪的眼睛,觉得难以置信。早晨,也许就一小时前,这小生灵还骄傲地踏着大地,抖着犄角,甩着尾巴,嗅着清晨的空气,像国王那样漫步在充满自由的灌木丛中;每片草叶为它生长,纯净的河水供它饮用。

    但是,谁能意料一头健步如飞的公鹿会被一群蚂蚁困住呢?

    他好奇地蹲下去,发现它的后肢关节处断了,断裂的骨头相互徒劳地抵触。可能死前它的后肢就受伤了,然后一跛一跛地误入了蚂蚁巢。应该是这样!那么是谁伤了它呢?是它摔了一跤?是它与同类争斗中受了伤?是土著人扔石头伤了它?

    他想象土著人朝一头公鹿扔石头时,另一幅画面出现了:他看见自己,某个早晨,兴奋地向一头若隐若现的公鹿射击……他无法面对这画面,他只是个小男孩。他低着头,面带愠色,拒绝承认是自己射伤了它。

    他确实累了,脚步沉重,懒得注意脚下的方向。当他看见自己的家时,不禁皱了皱眉,有些事情他必须彻底弄明白。那只小生灵的惨死让他耿耿于怀,他没有完全放开。这件事伏在他的心底,让他不得安宁。

    他想:明天早晨,我要避开所有人,再去那片灌木丛,好好地想一想。

    (有删改)

    【注】①多丽丝·莱辛:英国女作家,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代表作《金色笔记》等。

    1. (1) 下列关于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男孩在清晨的草原上狂奔、喊叫,忘我地歌唱,此刻他眼里尽是大自然的美好,这强化了他自以为“无所不能,没什么做不到”的幻想。 B . 男孩发现蚁群围食公鹿时,想要开枪射击结束鹿的痛苦,可举枪之后又放下枪,矛盾的动作行为也体现了男孩矛盾和痛苦的内心世界。 C . 蚂蚁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勤劳、渺小,男孩眼中的蚂蚁却与此大相径庭。蚂蚁围食公鹿令男孩恶心,蚂蚁在男孩眼中始终是贪婪丑陋的。 D . “草原日出”既指自然中新一天的开始,也暗指小男孩天真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同时也有“无论怎样,太阳都照常升起”的哲学意味。
    2. (2) 下列关于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始时男孩狂奔、歌唱,是对自己身体得意骄傲的外化,是他相信自己无所不能的表现,与下文他面对公鹿之死感到无能为力形成对比。 B . 第三段写狗“没有经过训练,自由散漫,有时会玩失踪”,为后面写男孩“呼唤猎狗,狗没有出现”的情节做铺垫,同时突出小说主旨。 C . 小说整体使用第三人称叙述,男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则使用第一人称。人称灵活转换,既使内容客观真实,又能直观地揭示人物心理。 D . 小说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活泼,运用比喻、反复、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灵活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3. (3) 《草原日出》是多丽丝·莱辛“成长小说”系列中的一篇。文中男孩的成长轨迹通过他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得以呈现。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 (4) 请简析小说“留白式”结尾的艺术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