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房山一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材料一:以下是有关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部分史实

    ①传说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②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③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④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⑤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⑥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

    ⑦党项族首领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⑧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⑨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⑩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材料二: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企图分裂中国。1935年12月,傅斯年(著名历史学家)发表《中华民族是整个的》一文,其中说:“我们中华民族,说一种话,写一种字,据同一的文化,行同一的伦理,俨然是一个家族”。1939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同时,强调在四亿五千万人口中,除了汉族占绝大多数外,还有藏、蒙、维吾尔、朝鲜等“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

    ——摘编自郑师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近代思想论争——从傅斯年、顾颉刚到费孝通、白寿彝》

    材料三:

    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政策摘编

    1952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作了全面规定。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99年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2015年

    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在学前教育阶段基本普及两年双语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普及双语教育。

    2017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将到2020年边境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立为发展目标,部署实施边境地区就地就近脱贫专项行动。

    1. (1) 选择材料一中相关史实,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

      观点:中国古代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历史悠久。

      选择的史实:①②

      论述:华夏族是由传说中的炎黄部落结盟演变而来,春秋时期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由此可见,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历史悠久。

    2. (2) 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傅斯年、毛泽东对“中华民族”认识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采取的措施。说出我国的民族政策实施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