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北京一模) 北京城市功能的变迁

    材料一:在新建的大都城里,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辽南京城和金中都城的一部分实行的是里坊制,街道两旁的民居都被高大的坊墙封闭起来,以便于封建统治者对城内居民进行控制,这种里坊模式是从汉唐时期延续下来的。元朝政府新建的大都城,虽然也采用里坊式的管理方法,却没有在民居周围用高大的坊墙加以封闭,从而使得城市格局变成完全开放式的,整座城市由街道、胡同和四合院组成。大都城的街道分为大街、小街和胡同三种,“大街24步阔,小街12步阔。384火巷,29弄通”。“火巷”、“弄通”就是人们今天所说的胡同。

    ——北京史研究会编著《史说北京》

    材料二: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变化

    上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夕: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技术科学的中心

    1982年修订城市总体规划,不再提“工业基地”

    1993年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04年国家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宜居城市

    2014年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改编自杨宝军著《北京城市定位与空间的嬗变》

    材料三:北京市建国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示意图。

    ——樊艳云《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材料四:根据北京200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解读,北京18个区县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大功能区。其中我区所在城市发展新区定位是北京发展制造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是未来北京经济重心所在。依托新城、国家级和市场开发区,该区域将增强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和人口承载功能,成为首都城市新的增长极。

    ——编自《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的实行的里坊制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说一说这种变化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以来北京城市功能的变与不变。
    3. (3) 根据材料三,说一说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分析其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对于我区所在城市发展新区,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