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义乌模拟) 现代文阅读 I

    材料一:

    “顿挫”主要指诗歌作品中言辞表现的曲折变化和音律声调的跌宕起伏。在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文赋》中,陆机分论各种文体,有“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之说,自此“顿挫”成为文学评论的术语。钟嵘《诗品》评谢眺诗说:“脁极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虽是在讲诗人谈诗时的言行风貌,实际上也是通过对比讲诗中表情达意的语言风格。后来唐人卢藏用以“感激顿挫”来评价陈子昂的诗文。

    如果说“沉郁”的诗风主要体现了杜甫内在情志、学识修养的自然流露,那么“顿挫”的语言风格则更多地见于他在创作中的自觉追求,体现了诗人崇尚奇峭和壮美的美学思想。随着杜诗影响的增大,“顿挫”也逐渐成为杜甫乃至其他诗人的语言风格的专用语。今天的文学著作,也大都沿袭了释“顿挫”为表达的转折和音律的抑扬的说法。

    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否仅把“顿挫”理解为创作形式上的要求就可以了?综观古代文学理论对“顿挫”这一范畴的阐释和运用,表现了不同层次的认识:仅视为诗中音律变化的外在特点;不仅在音律,也在于文采、章法的变化,是一种诗文之“法”;不仅是外在的形式法则,更是内容的要求;更进一步,“顿挫”是“沉郁”的个性、情感必然的言辞音律的表现。

    如此种种,虽有认识上的差异,但追求作品的委婉含蓄、变化生新,以求得更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却是“顿挫”说成“沉郁顿挫”说的立论者和运用者的共同目的。不论单称“顿挫”“沉郁”或是并言“沉郁顿挫”,“沉郁”的情志总是或隐或显地处于主导的地位。

    (摘编自王南《“沉郁顿挫”论》)

    材料二:

    学界对“顿挫”的解释,是仅从表现形式上着眼的。或曰“表达方式的回旋纡折”,或 曰“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或曰“形式上波澜老成”,或曰“声调、词句有停顿、转折”, 这些说法均有道理,却都显得不够具体。

    先来看“顿挫”一词的本义。唐人张铣注《文赋》云:“箴所以刺前事之失者,故须 抑折前人之心,使文清理壮也。顿挫,犹抑折也。”张铣从“箴”这种文体的功能角度来解释“顿挫”一词的含义。既然“箴”是告诫性、劝谏性的文字,当然要“刺前事之失”,而要“刺失”,就须“抑折前人之心”,就是说要对犯错误的人进行思想批判,借以警示时 人。因此,这种批判性的文字,自然要思想清纯、有理有据,也就使“箴”这种文体具有“文清理壮”的特征。张铣等注《昭明文选》(收录了《文赋》)又是开元间完成的,杜甫自应读过此书,他应该知道张铣所诠释的“顿挫”一词的意义。由此看来,他把自己的诗文概括为“沉郁顿挫”,首先是指作品的内容而言的:既指思想感情的沉郁,又能讽刺规谏。

    其次,还可以从“沉郁顿挫”一词的语境中寻绎答案。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文中提到扬雄、枚皋,说自己的诗文能够达到他们的水平。仔细品味,会发现“沉郁顿挫”与“随时敏捷”是分别针对扬雄和枚皋讲的。枚皋性格诙谐,才思敏捷,下笔成章,但他并不以讽谏为创作的宗旨。由此可知,“随时敏捷”是指枚皋。扬雄为人口吃,不能剧谈,作文也不能一挥而就,自然说不上“随时敏捷”;那么,留给他的只能是“沉郁顿挫”了。事实上,在汉代的赋家中,也是扬雄的作品最具讽谏和批判精神。那么,杜甫在使用“沉郁顿挫”的概念来评价扬雄的时候,他的心里是装着张铣对“顿挫”一词的解释的。他所说的“沉郁顿挫”,就是指作品具有批判现实的内容,具有对君主和朝政的讽谏功能。杜甫说的这段话,是向玄宗自荐之辞,说自己写作诗文既具有扬雄的思想深度,又具有枚皋的行文速度;既有质量,又有数量,这样的人才,皇帝是应该使用的。杜甫的措辞很严谨,很有说服力。

    “顿挫”一词的本义是“抑折”,后来又派生出新的意义。南朝宋人范晔在《后汉书·孔融传赞》中说:“北海天逸,音情顿挫。”李贤注“顿挫,犹抑扬也。”此后, “顿挫”一词就常被人用来指诗文、绘画、书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意义由本来的内容范畴进入到形式范畴。

    就杜诗而言,每于一句或两句之中,意思发生逆转,前后形成针锋相对之势,是造成“顿挫”的重要原因之一。且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为例,此诗开头写道:“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一般说来人的年纪变大,阅历增多,就会变得聪明、世故起来,可是老杜却恰恰相反,他说自己是越老越拙笨了。其次,杜诗的“顿挫”风格还来自他独特的取景抒情方式。杜甫言愁,较少取用哀景,更多的是取用丽景。他惯以丽景伴愁心,心越愁而景越丽,从而构成情与景的巨大冲突,在冲突中,感情表达获得了超常的力度。假如作者一味地引入哀景,使情感在与景物和谐的状态中抒发,那么也许能够造成“沉郁”,却难以造 成“顿挫”。

    应该说,杜诗的“顿挫”风格,既包含张铣所说的内容层面的意思,也包含着李贤说的艺术层面的意思,不能仅从表现形式的层面去理解。

    (摘编自韩成武《“沉郁顿挫”新解》)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顿挫”一词最早见于陆机的文学理论著作《文赋》,被作为文学评论的术语。 B . 学界着眼“沉郁”风格一般着侧重于内在情志,而“顿挫”文风侧重于表现形式。 C . 唐张铣从文体功能角度来解释“顿挫”,即“抑折前人之心”,对人进行劝谏,借以警示。 D . 由于“顿挫”从本义“抑折”又派生出新的意义,意义由内容范畴进到了形式范畴。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认为“顿挫”的语言风格是杜甫在创作中对崇尚奇峭和壮美的美学思想的自觉追求。 B . 材料二认为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肯定扬雄和枚皋,是想表达自己兼具二人文风, 并向玄宗推荐自己。 C . 材料二从内容和形式层面阐释“顿挫”的内涵和成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摆事实讲道理,逻辑清晰,推理严谨。 D . 以丽景伴愁心,以乐景衬哀情,造就了杜甫的“顿挫”;以哀景衬哀情,情与景谐,可能造就了他的“沉郁”。
    3. (3) 下列杜甫诗句不能作为从形式角度理解“顿挫”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B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C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 D .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直苦风尘暗,谁忧客鬓催? (《早花》)
    4. (4) 两则材料都论述了“顿挫”的诗风,请简要分析其异同。
    5. (5) 如欲从“顿挫”的角度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写一篇评论,根据材料的观点,结合诗句列出评论要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