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云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1年起,德国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全部生产投资的1/5,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铁路建设推动了冶金和采矿工业的发展,技术变化和投资的增加带来了钢铁生产中卡特尔垄断组织的广泛出现,垄断组织实现了横向联合,保证了德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化学工业与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合成材料方面确立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电气工业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从1953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57年,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并指出当时两国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新中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变化。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