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宁夏银川、云南省昆明重点中学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2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0分)
  • 1. (2023·云南模拟) 西周早期分封的姬姓诸国多居于黄土层地带或河流冲积平原地带,如鲁国封地中心的曲阜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而异姓功臣的封国所居位置则多数不佳,如齐国中心营丘地处盐碱之地,且常受东夷侵扰。这可用于说明西周早期的分封(   )
    A . 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B . 注重边疆开发的因地制宜 C . 捍卫了周天子的至尊地位 D . 凸显出“以蕃屏周”的架构
  • 2. (2023·云南模拟) 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这种名称的变化折射出( )
    A . 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 B . 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 C . 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D . 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趋势
  • 3. (2023·云南模拟) 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谐录,如《墨谱》《云林石谱》《茶录》《酒谱》《笋谱》《菌谱》《笋谱》《菌谱》《蟹谱》《昆虫草木略》等。还有著名的《梦溪笔谈》,这本著作记载了当时宋杂治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堪称“北宋百科全书”。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
    A . 自然科学教育的逐渐普及 B . 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 . “格物致知”的时代精神 D .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转变
  • 4. (2023·云南模拟) 传统观点认为,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朝,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美国学者白彬菊研究满文档案后认为:军机处有一逐步建立的过程,始于雍正朝,乾隆初形成;军机处日益扩张,君主专制让位给了君主与大臣的合作,大臣有可能限制君主独断。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 . 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尚无定论 B . 拓展史料助于形成新的认识 C . 军机处完善了君主专制机制 D . 立场的差异造成认识的不同
  • 5. (2023·云南模拟) 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南汇(上海)市场对洋纱的态度,经历了“不喜用”“掺和洋纱”“一概收买”三个阶段,当地土布业也经历了“土经土纬”“洋经土纬”“洋经洋纬”三个阶段。19世纪90年代当地的土纱已逐渐退出市场。这说明(    )
    A . 上海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确立 B .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顽强抵制洋货的输入 C . 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 上海与世界市场的联动和资源整合加强
  • 6. (2023·云南模拟) 五四运动中“反对强权”的口号将传统“排外”转为推翻帝国主义统治的基本诉求和坚定立场,并由此开始从感性的反抗走向理性的斗争,为其后反帝纲领的形成和科学理论的产生奠立了基础。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 . 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主要任务的转变 B . 首次提出了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C . 使启蒙压倒救亡成为改造社会的主流 D .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条件
  • 7. (2023·云南模拟) 如表所示为晋冀鲁豫边区对1937年和1942年的北岳区35个村各阶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调查统计结果。表中数据表明当地(   )

    阶级

    1937年

    1942年

    地主

    3.61%

    2.51%

    富农

    8.45%

    7.88%

    中农

    40.57%

    47.47%

    贫农

    35.71%

    33.94%

    雇农

    4.82%

    2.41%

    A . 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B . 土地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C . 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D . 阶级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 8. (2023·云南模拟) 据统计,1958年第一季度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同期增长26%;同年6月13日的《人民日报》刊出诗句“英雄志气冲破天,一天等于二十年”,并认为“一天等于二十年”是马克思早已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社会发展作出的科学预判。这说明当时(    )
    A . 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估计不足 B . 我国已建成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 C . 经济的增长助长了文化创作的浪漫色彩 D . 人民群众为工业化作出了重大牺牲
  • 9. (2023·云南模拟) 有学者认为,与中世纪禁欲主义宣扬的“憎恨肉体”“独身苦行”相比,宗教改革家们提倡的“鼓励节俭” “反对挥霍”也是一种禁欲主义,但更加“入世”和“理性”。这一观点(   )
    A . 否定了宗教改革的进步性 B . 肯定了新教伦理的时代价值 C . 模糊了中古与近代的界限 D . 阐明了启蒙思想的理论基础
  • 10. (2023·云南模拟) 1925年,英国提出保卫资本主义世界免遭苏联威胁论;1927年,英国向苏联递交断绝外交关系照会;1927年6月,苏联驻波兰大使被刺后,西方六国外长会议主张对苏进行“十字军讨伐”。对此,斯大林明确指示,通过出口更多的粮食换取外汇启动工业化,应对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国际形势。这说明当时苏联(   )
    A . 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已不合时宜 B . 面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 C . 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具有必然性 D . 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的阻碍
  • 11. (2023·云南模拟) 二战后,美国是实施经济制裁频率最高的国家,经济制裁已成为美国几乎所有外交问题的首选解决方案。下图是美国作为主要发起方的经济制裁次数及效果趋势图。据图可知(   )

    A . 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次数和成功率呈现正比关系 B . 二战后次数增加反映了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C . 1970年后美国单边制裁政策逐渐让位于多边制裁 D . 1970年后次数增加与其主导的经济体系瓦解有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82.0分)
  • 12. (2023·云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1年起,德国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全部生产投资的1/5,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铁路建设推动了冶金和采矿工业的发展,技术变化和投资的增加带来了钢铁生产中卡特尔垄断组织的广泛出现,垄断组织实现了横向联合,保证了德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化学工业与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合成材料方面确立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电气工业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从1953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57年,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并指出当时两国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新中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变化。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
  • 13. (2023·云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问题,以维持正常的际政治经济秩序,全球治理体系是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随着国际力量消长以及全性挑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难题日益凸显。

    全球治理的突出特征是它的公共属性,贸易自由化、移民问题、环境保护等问题关所有国家的利益,这就会引发全球治理中的供需失衡:一方面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供给不足。

    全球治理还存在“发展缺位”问题。全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全球治理体系不能保证所有国家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这也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湖的主要根源。

    根据材料,围绕“全球治理”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4. (2024高二下·广安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平城时代是北魏势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随着北魏帝国的发展,平城已不再适宜作为都城。493年秋,孝文帝放弃平城,迁往洛阳。洛阳素有“王里”之称,却在晋末大乱时毁于兵火,“号为荒土”。孝文帝“营洛务求壮丽”,“礼盛周宣《斯干》(祝贺周朝贵族宫室落成的歌辞)之制,事高汉祖壮丽之仪”,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城中有“户十万九千余”,若按五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至少也有五六十万人。而后世王夫之则认为:迁洛“涂饰虚伪……糜天下于无实之文,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浮华气长”,是北魏速亡的原因。

    ——摘编自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活动。
  • 15. (2023·云南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3年10月16日,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机爆发。在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为捍卫国家主权、收复失地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成为第三世界及霸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阿拉伯各产油国在短短几天内连续采取了三个重要步骤:10月16日,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五个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10月18日,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结果世界市场,上每桶石油价格从3美元迅速飙升到21美元,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英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两百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闭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急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

    ——摘编自刘世强《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与全球化趋势》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的背景及实施策略。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3年石油危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16. (2023·云南模拟) 材料:1973年10月16日,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机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为捍卫国家主权、收复失地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成为第三世界反霸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阿拉伯各产油国在短短几天内连续采取了三个重要措施:10月16日,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首五个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首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首长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也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结果世界市场上每桶石油价格从3美元迅速飙升到21美元,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两百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闭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接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

    ——据人民网资料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等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的原因和实施策略。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3年石油危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