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安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见麒麟

    哥舒意

    丁丑年秋,日军进驻南庄,砸开了苏园生锈的门锁。当天,藤原长官请私塾先生苏夫子苏园一叙。

    “夫子现在还有学生?”

    “时局纷乱,学生失散,只在家里教小女,编地方志。”

    “时局纷乱,我也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教师。现定居南庄,正好请夫子教犬子承太中华文化。夫子不妨带令媛一起来,两个孩子可作伴读书。”夫子没有说话。

    “日本武运源于贵国儒学,今后我们不分彼此,共同将它发扬光大。”

    “我只知道教书。”

    在苏园,守真见到了承太。“守真是我女儿,”夫子说,“在这里,我们只是师生,你们只是同学。”言毕,夫子就开始讲授孔子。

    课间休息,夫子望着窗外。窗外半山桃树,不见花叶,夫子偏看得出神。

    “夫子在看什么。”

    “看万里桃花吧,万里桃花是苏园盛景,只有上了年纪的人看到过。”守真说。

    “现在漫山枯树,没有桃花。”

    “那夫子就是在看过去的万里桃花。”

    习字课。夫子写下一字,问承太。

    “‘仁’,我父亲的名字。父亲说他取名为仁,就像皇帝待臣民要仁慈,不要凶恶。”

    “这是其中之一。子曰仁者爱人,仁是爱惜他人。”夫子教承太“仁”字的不同写法,汉隶唐楷,一一落入承太眼里。

    上午课毕,午餐。承太吃了几口,瞥见守真饭碗已经扒空大半,问:“师姐没吃早饭吗?”

    “家里的粮给村里孤儿了,他们大人被打死了,他们没饭吃。”

    承太没说话,看了看外面,说:“桃树开花就好了,可惜都枯了。”

    守真说:“我们去找找,也许能找到一两朵桃花。”

    饭后,他们在桃园真找到了一朵纯白的瘦花。秋日白桃难得一见,两人赏过桃花,差不多到了上课时间,守真起身要走,承太却奔向大屋,提了一柄大刀回来。

    “母上佛堂供花,正需一支白花。”承太双手握刀,举过头顶。

    “这个桃园再也没有桃花了。”守真凝视断茎绿痕,见地上有足印,隐隐然像是什么动物曾在此驻足。

    晚上回家,守真对夫子说:“我好像又看见了。”守真在纸上写了夫子以前教她的两个字,四十二笔。到了半夜,守真偷偷出门再次来到苏园那棵桃树下。月色朦胧,恍惚间见一行蹄印,从她脚下伸展开去。远处树影下,一头古兽。古兽仿佛感觉到了她的存在,转身望着她,目光清澈。

    守真回到家,夫子已经醒来,在方桌上写字。

    “我又见到麒麟了。”

    “麒麟,古人视为仁慈化身,太平之世它才现身。”夫子说,“孔子见过麒麟。”“可现在是乱世。”“所以麒麟不该出现。”夫子说,“不要告诉任何人你见过麒麟。”

    一个周六,午课结束,师生三人听见屋外喧哗。原来,士兵正在挖一株桃树,守真正是在那棵桃树下看见麒麟的。很快,一辆军卡驶来,运来一棵大樱花树,种在了那株桃树的位置。

    那天入夜之后,守真出门。门外,承太背着书包在等她。他们一起来到南庄的祠堂,祠堂供桌下钻出很多身影。承太打开书包,所有孩子都看见了饭团,他们想起夫子教过的课,就说,仁者爱人。

    离开祠堂后,守真决定把看见麒麟的事告诉承太。于是,他们一起来到苏园,找到那棵樱花树,蹲守在离它不远的桃树下。月亮渐渐隐没,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也不知过了多久,暗夜中守真感到有东西在触碰她。麒麟!麒麟身上遍布伤口。

    清晨,守园士兵发现,昨天移植的樱花树已被雷劈断,树下焦土上,有蹄印四枚。

    夫子在家正吟诵论语。卫兵敲门,说藤原请夫子前往苏园一叙。

    “今天我们说一下这两个字。”藤原拈起宣纸,上面是夫子写的两个字。四十二笔。

    “麒麟。我想听夫子说文解字。”

    “麒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动物,实为驼鹿,所以两字都以鹿为字首……”

    “我读到的史料和夫子所说不同。这也是从夫子家借来的,《南庄简史》,上面说,汉武帝时村民在这里见到麒麟,汉武帝就让人建了守麟阁。现在守麟阁已毁,但原址上又盖了这座苏园,有了万里桃花。所以,麒麟再度出现也不足为奇。”

    “前人虽有记录,却未必是信史。”

    “那孔子春秋时见麒麟,看见的是什么?”

    “一头驼鹿。”

    “西汉武帝猎得白麟,又是什么?”

    “一头白色的驼鹿。”

    “所以夫子是不相信中国有麒麟这种瑞兽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敢问藤原先生,如果见到麒麟,又会怎么做?”

    “我们会请回京都,我觉得麒麟代表了中国文化里最宝贵的那一部分。”

    “遗憾的是,藤原先生永远不可能见到麒麟。”

    藤原没作声,过了一会说明天要来听课。第二天夫子上课,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藤原旁听了一会,起身击掌,两名宪兵应声而至。

    “最后问夫子一次,到底见过麒麟没有?”

    “从没见过。”

    一名宪兵架住夫子,另一名抓住守真。夫子嘴唇动了动,守真低声说:“爸,覆巢之下。”夫子没再说话。这时,承太忽然向父亲跪下,藤原迟疑了一会,然后挥了挥手,宪兵松开了守真。

    供桌下的孩子饿急了。守真很晚才来,孩子们问夫子呢。守真没有回答。

    忽有孩子说:“着火了!”苏园那里红光艳艳。守真望着山林,隐隐约约,真真切切,如有古兽浴火奔走。守真取出《南庄简史》,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有夫子的字:丁丑年秋。之后空白。守真取笔,在空白处写下:“丁丑年秋,夫子化麟,隐入桃林,是夜桃林花开万里,绵延不绝。”

    “今天还上课吗?”孩子们问。

    “上的。今天教两个新字,四十二笔,你们看仔细。”

    (选自《小说月报》2023年第1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于“课间休息,夫子望着窗外”的情景,承太与守真间有一番问答,这为小说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介绍。 B . 藤原将樱花树移植到苏园,象征着日本对中国文化侵略的深入;而樱花树被雷劈,则隐喻侵略者的野心不可能实现。 C . 夫子最后一课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一情节上的精心设计,暗示夫子已作好了牺牲准备,并以此表明心迹。 D . 小说写夫子应允藤原担任承太家庭教师的无奈,写他为守护麒麟秘密的英勇,揭示了一名普通中国百姓的精神成长。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一般写抗战题材的作品不同,这篇小说从文化的角度落笔,写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企图,写中国百姓守卫中华文化的努力,取材独特,视角新颖。 B . 刀劈桃花,暗示承太的日本基因;给孤儿饭团,表现了承太的仁爱之心,两者对比鲜明,反映了承太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丰富了人物形象。 C . 小说中的孤儿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日本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看到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勇敢,也看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未来中国的希望。 D . 小说叙述的故事虽是发生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但仍不乏刀光剑影,砸开苏园生锈的门锁,因为阴谋无法得逞而将夫子杀害,让人感受到日军的残暴。
    3. (3) 有人评价夫子教承太写“仁”字的情节设计有“一石三鸟”的作用,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4. (4) 麒麟是传说中的瑞兽,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请简要分析作者虚构“见麒麟”的意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