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伊犁将军虽为武职出身,但其中不少同样热衷文化事业,使新疆的文化事业得到了极大繁荣,尤其是诗歌的发展,伊犁将军与戍守伊犁的文人间的诗词唱和为其做出了杰出贡献。清代设立伊犁将军长达150多年,由于伊犁将军的职责侧重于军政事务,且边疆地区文化相对落后,诗词唱和等文娱活动较少,故留有诗作的伊犁将军并不多,仅晋昌和萨迎阿有单独的诗集,其余的则散见于各处。
晋昌于1809年任伊犁将军,善于诗画,有《戎旃遣兴草》存留,内容涉及广泛。有反映新疆独特的气候环境的诗作,例如“北路迢遥信不讹,冰山瀚海几经过。耳边久不听鸡犬,眼底惟知认马驼。膳肉割残兼味少,毡庐磨破受风多”(《戎旃遣兴草》),印证新疆多戈壁荒漠,故依赖马驼长途跋涉。该诗记录了新疆独特的出行工具、饮食特色及天气特征。晋昌还反复使用大雪、寒风,枯草等意象展现新疆环境和气候,用诗带人们领略粗犷而残酷的地理风貌。
萨迎阿于1845年任伊犁将军。任期内他写了很多有关新疆风土民情的诗歌。多年的边疆生活,使萨迎阿对这片土地多了几分深厚情感,“空空阔阔戈壁连,玉门关外途绵绵……青杨参天以直立,红柳贴地而横眠。胡桐泪堪挹,刺梅香可搴。沙枣尝酸涩,雅梨竞脆鲜……”新疆的地大物博在诗中尽然体现,诗人还加以注释,记录这些植物的功效及特点,胡桐泪可治疗火疾、芨芨草可做筷子等,给人们提供了诸多生活经验。
清朝统一西域后,除设立伊犁将军,还遣送大量戍边官员、文人志士至此,以建设西域。这些饱学之士的到来给西城诗歌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伊犁将军出身满蒙贵族,具有较高文学修养。他们给诗人创造契机集会并参与其中,推动了伊犁诗词的发展繁荣。伊犁将军与遣戍文人唱和以奎林为首。奎林题于鉴远楼的《登鉴远楼二首》中“一行秋影飞鸿远,千登斜阳去浪明”等句,被众人多加唱和。松筠任伊犁将军时也很重视文教,善待戍边文员,任用他们编成《西陲总统事略》等重要志书,为研究清乾嘉时期伊犁的文史留下了详细的资料。
诗词唱和不仅存在于将军同下属及戍边文员间,戍边文员之间也比比皆是。他们多背井离乡、孤身远行,为排遣郁闷往往饮酒赋诗、集会唱和,惠远城中的“醒园”是他们首个集会地,“德园”“绥园”亦是他们消遣酬唱的固定场所。
伊犁诗坛是特定时期和人文环境的产物。诗词唱和活动为他们孤寂的生活注入了新鲜元素,也成为他们在政务繁忙之余联络情感、砥砺精神的动力。它们见证了伊犁官员与戍员的融洽交往,推动了伊犁诗歌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新疆团结稳定奠定了文化根基。
伊犁将军存留的诗作及他们所组织的文化活动价值深远。遣送伊犁的文人志士将内地的文化带到伊犁,使新疆的文化事业得以兴盛;另一方面在他们重返内地之时,又对中原文化进行了回馈,将边疆特有的魅力展现给内地,两相交融,使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愈加紧密,同时将民族共同体的烙印深深刻在这种联系中。这些诗作和诗词唱和活动对于推进新疆各民族团结稳定提供了历史积淀和根据,也为我国增强文化自信增添了更充实的内容。”
(摘编自徐红霞《清代伊犁将军的诗词唱和与人际交往》,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