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在人类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
材料一
1492年 |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
16世纪初 |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
1510年 |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
1555年 |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
16世纪70年代 |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
16世纪80年代 |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
约1700年 |
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带来了新大陆未曾有过的病原体,使得美洲土著人口下降了60%—90% |
18世纪初 |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
——摘编自(美国)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麦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动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朝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苞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