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蓝田期末) 文言文阅读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盲。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 , 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 , 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 , 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注】①陆贽为唐德宗时宰相,著名政论家。他的奏议往往切中时弊,为后世所推崇。该文写于宋哲宗即位不久。当时旧党上台,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等人弄得面目全非,弊端百出,新旧党之争依然激烈,国无宁日。苏轼进此札子,乞校正陆贽奏议,并建议宋哲宗反复熟读,从中得到治国的启发。②颇,廉颇;牧,李牧。③晁,晁错;董,董仲舒。④孝宣,汉宣帝刘询。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B .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C .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D .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问日新”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几”(《劝学》)两句中的“日”都是名词作状语。 B . “即私相告言”与“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两句中的“私”意思相同。 C . “但使圣贤之相契”与“若合一契”(《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契”含义不同。 D . “聚古今之精英”中的“精英”指优秀人才,与《阿房宫赋》中“齐楚之精英”的“精英”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开篇认为自己学识浅薄,无法穷尽圣贤之道,心里想讲清楚而口头却不能表达,因此自觉惭愧,这是为后面建议校正陆贽的奏议做铺垫。 B . 苏轼高度赞赏陆贽,认为他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但他很不幸,做官没赶上好时机,进言没有被完全采纳。 C . 苏轼通过对比,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道术等都超过子房和贾谊;陆贽的奏议明了清楚,超过幽深高远的六经、三史和诸子百家等的论述。 D . 虽然陆贽是唐朝时的宰相,但苏轼认为如果圣明的天子和贤能的大臣两相契合,那就如同君王和臣子处于同一时代了,这体现了苏轼的政治观。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

      ②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