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盐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自怜是一种自珍,对自我性灵的珍摄。南朝裴子野说:“若悱恻芳菲,则楚骚为之祖。”楚辞是中国艺术中的唯美派。楚辞是清香四溢的,又是缠绵悱恻的。楚辞的香中有冷,冷中孕香,可谓一剂冷香之丸。

    屈原有洁癖,史书上说他“瘦细美髯,丰神朗秀,长九尺,好奇服,冠切云之冠,性洁,一日三濯缨”。这是外在的。屈原还是个精神上的洁癖者。古语有所谓“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楚辞的精神气魄足可当之。屈原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内美”是他毕生的追求,在蝇营狗苟的楚国,他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选择用玉石俱焚的决心来护持自己的高洁理想。

    他的诗满溢着这种洁净情怀。《离骚》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诗人是一位以香为生命滋养的人,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像《庄子》中所描绘的“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大鹏,他用生命护持洁净的精神。

    楚文化中就有香草美人的传统。在那个泽国的水上岸边,生长着无数的香花异卉,自古以来,采香草以赠美人,悬香花以避邪逆,储异卉以净身心,形成了丰富的楚地风俗。楚辞吮吸着这样的文化,将其变成一种精神的寄托,出落为一种自珍的精神。

    唐李善说:“楚国词人,御兰芬于绝代。”王国维说,楚辞的传统在“要妙宜修”。这样的评价很有见地。从美学观念的发展看,楚辞确立了内美和外美相融的美好世界,一个美人香草和美意灵心融合的传统。在这个意义上说,楚辞的“自怜”,就是“自爱”。庄子也追求性灵的独立高洁,但庄子并不强调内美与外美的统一。

    在中国,楚辞几乎成为美的化身。这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在美与丑的拔河中,在净染、污染两种力量的较量中,楚辞强化了中国文化中美和净的力量。楚辞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影响,首先是一种精神气质的影响。从美学上看,它不是启发后人喜欢香草美人,而是珍摄自己的精神。这也就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摘选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

    材料二:生活在战国的屈原和生活在唐代的杜甫同为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与忠君思想。

    屈原在《橘颂》中,借颂橘之品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志:“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查志兮。”在《离骚》的结尾处,屈原以“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在处境险恶的情况下,也不离开故国。生活在大一统时代的杜甫热爱自己的祖国,他对开元盛世赞美有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代的一场内乱,杜甫为此写下了不少诗篇,反对分裂,支持平乱,维护国家的统一。当得知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时,他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屈原和杜甫既是爱国的,又是忠君的,但二人却不是愚忠。“爱国”的内涵是丰富的,真正的爱国者,不仅表现为抗击外敌时能够挺身而出、为国捐躯,而且还在于能为民富国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屈原和杜甫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爱国志士大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处处为国家利益和前途着想,忧国忧民,坚持正义,敢于针砭时政,具有批判精神,不惧怕打击迫害乃至牺牲生命。

    屈原诗中忧国忧民的诗句俯拾皆是。如:“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等。屈原不但敢于批判“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的腐朽黑暗的政治,还敢于批判昏君“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知道他的批判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但为了存君兴国,造福于民,他也就无所顾忌了,他表示为了国家,为了“美政”理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表现他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正是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操、高尚的人格、不向腐败黑暗政治低头的骨气,赢得了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的高度赞扬。

    杜甫的爱国爱民的情怀早已被世人所公认,杜甫的忠君观念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也决非愚忠之人。杜甫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后不久,房琯得罪肃宗被罢相,杜甫因营救房琯而触怒肃宗,结果被肃宗赶出朝廷,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凡事要从国运民生出发,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就难免不与统治集团发生矛盾,往往会“犯上”、“逆龙鳞”;只有那些为了个人荣华富贵的佞臣群小,投机钻营者或明哲保身者,才会有愚忠的表现。

    (摘编自吴贤哲《爱国与忠君思想在分裂割据和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意义》,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原追求内美和外美相融合的美好世界,甚至不惜舍弃生命去护持自己的高洁理想。 B . 对香草香花的热爱,是楚地由来已久的风俗,对楚辞文化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C . 无论是对开元盛世的赞美,还是对安史之乱的忧虑,都体现了杜甫爱国爱民的情怀。 D . “屈平辞赋悬日月”,表明李白对屈原文采的推崇、人格的赞赏和创作精神的继承。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屈原的思想,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完全相同。 B . 屈原在“芙蓉”“木兰”“秋菊”等代表美好高洁的事物中寄托了主观情感。 C . 两则材料都运用了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说理,都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D . 不同于那些迎合圣意、一味愚忠的佞臣群小,屈原和杜甫是真正的爱国者。
    3.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香草美人”美学意义的一项是(   )
      A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B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C .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赤壁赋》) D .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辛弃疾《蝶恋花》)
    4. (4) 请引用《离骚》中的相关语句在文中横线处补全论据。
    5. (5) 学校公众号设计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专栏,小盐同学建议推出“屈原·杜甫·陆游”专题,请结合两则材料和相关作品,代小盐阐述将陆游置于此专题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