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
1922年7月,党的二大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初步提出统一战线方针。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
1927年,八七会议强调党的工作重心由对国民党工作转向发动工农群众上来,这对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下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组织.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 1937年,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由此,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爱国统一战线 |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统一战线重新得到落实,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提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五次统一战线》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