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21年,中国航天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深空探测能力显著提升。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我 国迈出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飞越4亿多公里的深空,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 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5月15日,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 人的印记。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视探测,100天行驶距离突破1000米。6月11 日,天问一号 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彰显出中国航天的创新自信。
2021年,月球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轨道器与月球车任务刷新纪录。2021年3月,嫦娥五 号轨道器成为中国首个进入日地L1 点探测轨道的航天器,开展拓展任务。嫦娥四号着陆3周年之际,玉 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突破1000米。与此同时,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工作不断推进,中国科学院发布 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了月球直至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填补了人类对月球晚期演化历史认知的空白。
【材料二】
2021年,中国航天应用服务继续取得重要进展,在轨运行应用卫星数量超过500颗。天通一号03星、天链一号05星、风云三号E 星、海洋二号D 星……一颗颗卫星成功发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 善。仰望星空,以中星、亚太、天通等系列卫星为代表的通信广插卫星体系,以风云、资源、海洋、环境 减灾、高分、天绘等系列卫星为代表的遥感卫星体系,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共同构成较为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有力支撑了各行业、各区域的综合应用。以高分专项为例,高分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农业发展、林草监测、防灾减灾、气象预报等领域。航天科技惠及民生,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材料三】
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天和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全面建成。从搭载杨利伟的神舟五号,到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神舟十三号, ,2022年升空的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和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分别完成在轨驻留6个月的任务。2022年是完成空间站建造的决战决胜之年。同时,中国航天还将在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深空探测国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开启新征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