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七下·襄州期末)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局面。

    材料二:唐因隋制。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为防止一些人通过钱财考入进士,又对科举制进行了完善。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三:宋代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明请时期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汤因比《历史研究》

    1. (1)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制度确立之前在选官方面有何弊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为完善科举制度采取的措施。武则天为减少作弊推出了什么举措?唐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这与材料二中什么措施有关?说出科举制的作用有哪些?
    3. (3) 宋代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试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
    4. (4) 材料四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套制度的“僵死的形式”有何弊端?明清时期我国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