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于心,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其苗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矣!予助苗长!’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苗者也;助之长者,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何谓知言?”

    (孟子)曰:“辞知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公孙丑)“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孟子)“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B .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C .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D .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2. (2) 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与虚词的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行有不(通“惬”,愉快)于心,(连词,表示承接关系。那么,就)馁矣。 B . 宋人有(通“悯”,忧虑)其苗(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长而揠之者。 C . 今日(担心,忧虑)矣!予助苗长(用在句末,跟“了”相同)! D . (通“颇”,偏颇,不正)辞知(代词,它)所蔽,淫辞知其所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本章所谈的“浩然之气”是一种生物之气,“气”这个客观存在物经由孟子的阐述,具有了伦理学意义。“浩然之气”的论点是孟子对儒学的一大贡献。 B . 孟子认为,“气”必须接受“心”的统摄,所谓功夫修养,即受德性、理性——“心”自主自律的过程。孟子通过“气心之辨”,发现了“我”(人)。 C . “知言”的“言”,并非一般的言论,而是反映人生态度的道德语言。“知言”就是以心为权衡,来判定各种主张、言论之是非正误,防止政治上的危害。 D . 公孙丑请教孟子“请问先生擅长什么?”孟子很自信,认为自己能辨识各种言辞和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但他又不以“圣人”自居。
    4. (4) 请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②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5. (5) 孟子引用“拔苗助长”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