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 /5.1《论语》十二章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必修上册《孟子·公孙丑...

更新时间:2023-07-23 浏览次数:3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题目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苗者也:助之长者,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有不慊于心,则矣                      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 B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之者               揠:拔起 C . 今日矣                                       病:生病 D . 苗者也                                     耘:除草
    2. (2)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直养而无害                      博我文,约我以礼 B . 天下不助苗长者寡矣             其子趋而往视 C . 非徒无益,又害之。             以为无益舍之者 D . 气也,至大至刚。             令尹子文三仕令尹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B . 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 C . “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要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 D . 孟子的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以上特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②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于心,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其苗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矣!予助苗长!’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苗者也;助之长者,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何谓知言?”

    (孟子)曰:“辞知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公孙丑)“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孟子)“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B .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C .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D .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2. (2) 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与虚词的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行有不(通“惬”,愉快)于心,(连词,表示承接关系。那么,就)馁矣。 B . 宋人有(通“悯”,忧虑)其苗(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长而揠之者。 C . 今日(担心,忧虑)矣!予助苗长(用在句末,跟“了”相同)! D . (通“颇”,偏颇,不正)辞知(代词,它)所蔽,淫辞知其所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本章所谈的“浩然之气”是一种生物之气,“气”这个客观存在物经由孟子的阐述,具有了伦理学意义。“浩然之气”的论点是孟子对儒学的一大贡献。 B . 孟子认为,“气”必须接受“心”的统摄,所谓功夫修养,即受德性、理性——“心”自主自律的过程。孟子通过“气心之辨”,发现了“我”(人)。 C . “知言”的“言”,并非一般的言论,而是反映人生态度的道德语言。“知言”就是以心为权衡,来判定各种主张、言论之是非正误,防止政治上的危害。 D . 公孙丑请教孟子“请问先生擅长什么?”孟子很自信,认为自己能辨识各种言辞和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但他又不以“圣人”自居。
    4. (4) 请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②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5. (5) 孟子引用“拔苗助长”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材料二: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摇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何谓知言?”曰:“被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B .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C .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D .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端,即“四心”,为孟子思想的重要概念;“四端说”是其“性善论”和仁政学说的基石。 B . 四海,指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四海或海内。 C . 圣人,本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完美境界的人,或指称某一领域出类拔萃者,如“书圣”王羲之,“画圣”顾恺之。 D . 子贡,孔门十哲之一,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善经商,有“端木遗风”之典传于后世。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孟子以人性为前提,以政治为指归,由仁心推导出仁政: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之仁心,因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 . 材料一中,孟子在讨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原因时,以“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忧惕恻隐之心”一事为例进行分析论证。 C . 材料一中,孟子以“人之四体”喻“仁德之四端”,生动贴切,强调了“四端”与生俱来的特性,同时又为后文论述张本。 D . 材料二通过公孙丑与孟子的问答,讨论了“何谓浩然之气”这一问题;这种问答体的形式,在后来的赋体文中经常出现。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②“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 (5) 在材料二中,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请逐条陈述。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文本二:

    “敢问夫子恶乎长?”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苗者也助之长者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B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C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D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党,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文中指同乡。 B . 四海,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文中指全国各地。 C . 四体,文中指人的四肢,又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D . 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文中特指孔子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 . 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完全否认了后天培养的作用。 C . “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D . 孟子的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两篇选文都体现了以上特点。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②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兼爱》)

    5. (5)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请简要概括孟子对于“养气”的具体做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