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恩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绍兴五年,召对,张嵲上疏曰:“金人去冬深涉吾地,王师屡捷,一朝宵道,金有自败之道,非我幸胜之也。今兵疲民劳,若便图进取,似未可遽。臣窃谓为今日计,当筑坞堡以守淮南之地,兴屯田以为久戍之资备舟楫以阻长江之险以我之常待彼之变。又荆、襄、寿春皆古重镇,敌之侵轶,多出此涂。愿速择良将劲兵,戍守其地,以重上流之势。”召试,除秘书省正字。 

     六年,地震。嵲奏:“比年以来,赋敛繁重,征求百出,流移者挤沟壑,土著者失常业,地震之异,殆或为此。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七年,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迁著作郎。嵲因对言:“吴、蜀,唇齿之势也。蜀之利害,臣粗如之。忠勇之人,使之捍外侮则可,至于抚循斯民,则非所能办也。宜于前宰执中,择其可以任川事者委任之。”又言:“自驻跸吴会以来,似未尝以襄阳、荆南为意,今宜亟选儒臣有牧御之才者为二路帅,使之招集流散,兴农桑,治城壁,以为保固之资,益重上流之势。” 

     既而何抡以刊改《神宗实录》得罪,语连嵲,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上疏略曰:“古之人君,其患有二,在纳谏而不能用,在知天下利害而不以为意。陛下渡江十年矣,外有就敌之国,内有骄悍之兵,下有穷困无之民。进言者多矣,今皆以为陈腐而别取新奇之说;任事者众矣,今皆习是以为当然而更为迂阔之事。此近于纳谏而不知用,知利害而不知也。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 

     九年,除司勤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十年,擢中书舍人,升实录院同修撰。罢去。顷之,起知衢州,除敷文阁待制。岁满,得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时方修好息兵,上将召用,会疽发背卒,年五十三。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四》)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把答题卡相应位置的选项涂黑。 

       兴屯田A以为久戍B之资C备D舟楫E以阻F长江G之险H以我I之常J待K彼之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再迁著作郎”的“再”与《六国论》中“后秦击赵者再”的“再”含义不同。 B . 驻跸,指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文中是指宋高宗南渡后暂住吴会。 C . “下有穷困无聊之民”中的“聊”与《促织》中“不复聊赖”的“聊”含义相同。 D . “知利害而不知恤也”中的“恤”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的“恤”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嵲认为金人忽然连夜逃遁有其内因,不是宋军侥幸战胜了他们,并提出此时不宜乘势追击。 B . 张嵲指出地震异象产生的原因是国家赋税沉重、政令频繁,致使百姓流徙迁移,尸横沟野,当地居民也失去了固定产业。 C . 张嵲建议选用有才能的大臣去担任蜀地官员,让有管治才能的文官去担任襄阳、荆南两地的统帅,并提出了三条固本的策略。 D . 张嵲受何抡的牵连被外调,仍忠心上书,指出渡江十年后朝廷外有强敌、内有骄兵的现状。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②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 

    5. (5) 请结合本文和《谏太宗十思疏》,概述奏疏的基本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