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沧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材料二: 

    九月庚申,王觌奏:“苏轼、程颐向缘小忿,浸结仇怨,于是颐、轼素相亲善之人更相诋讦,以求胜势。前日颐败,而言者及轼,欲保全轼, 则且勿大用之,庶几使及于大祸。”十二月,郓州州学教授周穜罢归吏部,用刘安世、苏轼言也。安世言:“见周穜上书,乞以故相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庭。穜以疏远微贱之臣,怀奸邪观望之志,陵蔑公议,妄论典礼。伏望重行窜殛,以明好恶。”轼言:“ 备侍从于知人至引此人以污学校谨自劾以待罪。”三月丁亥,诏罢春宴。苏轼为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逾月,轼言:“臣近以臂疾坚乞一郡,但谓朝廷哀怜衰疾,许从私便。及出朝参,伏望圣慈尽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令尽理根治,所贵天下晓然知臣有罪无罪, 不是陛下屈法臣,则虽死无所恨矣。夏四月癸卯,给事中赵君锡奏:“苏轼乞外任,遂除杭州。轼之文追攀六经,蹈藉班、马,知无不言,故壬人畏惮,为之消缩。公论倚重,隐如长城,使之在朝,用其善言,则天下蒙福;听其谠论,则圣心开益;行其诏令,则四方风动。伏望收还轼所除新命,复留禁林 , 仍侍经幄。” 

    (节选自《宋史全文•宋哲宗二》)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A忝备B侍从C谬D于知人E至引此F人G以污H学校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易指改变,与《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中的“易”词义相同。 B . 若指如果,与《项脊轩志》“久不见若影”中的“若”意思不同。 C . “伏见周穜上书”与《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中的“伏”意思不同。 D . “禁林”,即指翰林院,“翰苑”“词林”“芸署”也都是“翰林院”的别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有人认为如果苏轼能稍微低调收敛些,即使不被重用,也可以避免遭贬之祸。 B . 王觌在奏折中不但提到了苏轼和程颐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分析了当时矛盾产生的影响。 C . 郓州州学教授周穜被罢归吏部,是因为朝廷听从了刘安世和苏轼对于周穜发表的评论。 D . 苏轼因患病请求外放,皇上允准;后苏轼请求皇帝把弹劾自己的谏官交付有司彻查,以辨明自己是否有罪。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则且勿大用之,庶几使轼不遽及于大祸。 

      ②不是陛下屈法庇臣,则虽死无所恨矣。

    5. (5) 从材料二看,时人对苏轼有怎样的评价?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