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通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天下分争之余,兵戈乍息,则人民之生必蕃。此往来之数,不爽之几也。当其未定,人习于乱,而偷以生,以人之不足,食地之有余,民之不勤于自养也,且习以为常。治其乱定而生齿蕃,后生者且无以图存,于斯时而为之君者将如之何?蕃庶而无以绥之则乱,然则人民之乍然而蕃育也,抑有天下者之忧也。虽然,王者又岂能他为之赐哉?抑岂容作聪明、制法令以为所哉?唯轻徭薄赋,择良有司以与之休息,渐久而自得其生,以相忘而辑宁尔。 

     五代南北之战争,民之存者仅矣。周灭齐而河北定,隋灭陈而天下一,于是户口岁增。京辅、三河地少人众,且无以自给。隋乃遣使均田,以谓各得有其田以赡生也。唯然而民困愈三矣。 

     人则未有不自谋其生者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上为谋之,且弛其自谋之,而后生计愈盛,故勿忧人之无以自给也。若其终不可给,必将改图而求所以生。上唯无以夺其治生之力,宽之于公,而天地之大,山泽之富,有余力以营之,而无不可以养人。今隋之所谓户口岁增者,岂徒民之自增邪?盖上精察于其数以敛赋役者之增之也。人方骤蕃,地未尽辟,效职力于为工为贾以易布粟、园林畜牧以广生殖者未遑,而亟登之版籍 , 则衣食不充。非民之数盈,地之力欠,而实籍其户口者之无余,而役其户口者不酌其已盈而减其赋也。乃欲夺人之田以与人,使相倾相怨以成乎大乱哉!故不十年而盗贼竟起以亡隋。民之不辑也久矣!考其时,北筑长城,东巡泰岳,作仁寿宫,而丁夫死者万计。别宫十二,相因营造,则其剔丁庄以供土木也,不待炀帝之骄淫,而民已无余地以求生矣。乃姑为均田以塞其丐免之口,故曰唯然而民困愈亟也。 

     夫王者之有其土若无其土也,而后疆圉以不荒;有其民若无其民也,而后御众而不乱;夫岂患京辅、三河地少而人贫哉?邓、禹之多男子也,各授以业,不夺此子之余以给彼子也。宽之恤之,使自赡之,数十年而生类亦有序,而不忧人满。汉文、景得此道也,故天下安而汉祚以长。隋之速亡也,不亦宜乎?均田令行,狭乡十亩而籍一户,其虐民可知矣。则为均田之说者,王者所必诛而不赦 , 明矣。 

     (取材于《读通鉴论》)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则人民之生必蕃             蕃:增多 B . 不爽之几也                 爽:清爽 C . 蕃庶而无以绥之则乱         绥:安抚 D . 考其时                     考:考察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以人之不足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B . 民之不勤于自养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 C . 虽然                       然居吾乡 D . 而民已无余地以求生矣       徐而察之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相忘而辑宁尔

       就会舍弃(叛乱)而(渴望)安宁了 

      B . 唯然而民困愈三矣

      正因为这样(隋搞均田制),百姓陷入困境的更多了

      C . 而亟登之版籍

       却急忙地登录在户籍上 

      D . 则为均田之说者,王者所必诛而不赦

       为均田制度辩解的人,君王必定诛杀不予赦免 

    4. (4)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久经战乱之后人口的增加、会给国家带来动荡。 B . 允许百姓自谋生计,可以让百姓实现自给自足。 C . 京辅、三河地少人多,因而不应当推行均田制。 D .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观点。
    5. (5) 请结合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概括作者认为“民困”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