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海伦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嘉祐五年,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患在不知法度。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患在治财无其道耳。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上览而置之。英宗治平四年,以王安石知江宁府,终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尝起。

    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帝由是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曾公亮曰:“安石真辅相材,必不欺罔。”九月,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时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位则不可。”帝不答。王安石始至京师,诏安石越次入对。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 , 何以太宗为哉?”熙宁二年,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吕诲上疏言;“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臣窃忧之,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诲既斥,安石益自用,司马光由是服诲之先见,自以为不及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B .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C .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D .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 B . 英宗,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君主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西汉。 C . 尧舜,是上古的圣君,儒学的政治理想要求统治者效仿二者,以完美的道德治国。 D . 参知政事,唐代设置,宋初于同平章事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宰相的副职,简称为参政。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富有实干精神,担任地方官时,在水利、粮食安全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B . 王安石无意仕途进取,多次拒绝朝廷征召,这让他在士大夫中获得很高声誉。 C . 王安石得朋友赞许,朋友在还是太子的神宗面前的推许,有助于他将来被重用。 D . 王安石得神宗认可,王安石与神宗论治国之策,提出变风俗立法度的策略,神宗认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

    5. (5) 神宗朝王安石毁誉参半,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