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海伦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3-08-21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2022高三上·海伦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把自己变成了断片了。”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劳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在一个工业流水线中,每一个人只负责其中的一个工序,永远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人被死死地捆绑在机器的一个局部上。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实际上是很不文明的,因为在这里,人不再是人,原本是完整的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变成了一个个断片,现代人本性的内在纽带断裂了。人们的知、情、意被活活地割裂,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了“一代感觉迟钝的人”。卡尔·马克思也认为“人(劳动者)除掉吃、喝、生殖乃至住和穿之类动物性功能之外,感觉不到自己自由活动,而在人性的功能方面,他也感觉不到自己和动物方面有任何差别。动物性的东西变成了人性的东西,人性的东西变成了动物性的东西”。

    有人可能会提出,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可以自动运转,劳动者的生活也改善了,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人类是不是就可以免除人性断片化的危险了呢?情况并非如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美国学者赫伯特·马尔库塞认为: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原子弹这些东西恰恰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统治成就的自然结果。“人对人最有效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仿佛可以使人类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这是马克思的弟子在20世纪向人类发出的新的警告。

    为了克服人性的断片化,席勒提出了美学史上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这里说的“游戏”,是指基于审美需要的审美活动,其中又以对文学艺术美的创造和鉴赏为主要内容。他认定,从感觉的受动性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过渡,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审美这一中介。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断片的人被束缚在单一的感觉上,其他一切肉体的、精神的能力都成了牺牲品。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像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茫然无所依归。他们的感觉钝化,已不能领略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那种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他们的情感已经麻木,不能体会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那种无尽的愁思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那种温馨的田家乐,更不会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他们的想象力已经萎缩,他们无法相信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他们的理解力也已下降,难以体味王维的“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诗句中的深刻哲理。心理功能的严重障碍已成为断片的人的基本特征。而审美体验恰好就是清除心理障碍的适当途径,它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各种心理功能,使人的心灵进入一个无障碍的、自由和谐的境界,使人具有感性的青年性和理性的成年性,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创造条件。

    在审美体验的瞬间,各种心理器官完全畅通,达到了自由和谐境界。因此,我们说审美是自由在瞬间的实现,审美是苦难人生的节日,是由断片的人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中介。在文学艺术的审美体验的瞬间,人的感知、回忆、联想、想象、情感、理智等一切功能都处于最自由的状态,人的整个心灵暂时告别现实而进入自由的境界。现实中一切不可能,在审美的瞬间变成一切都可能。而文艺则赋予人一种审美语言,使人能与他人对话,又能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文艺作品中,文学又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情感、思想和幻想是文学不能写的。文学能够深刻地表现其他艺术无法表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似乎可以把文学称为艺术之母。

    总之,审美给予人以充分的选择自由,使人性的残缺变成人性的完整,断片的人通过审美的中介走向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艺术的审美对人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游戏,而是人所需要的一种生存形式。

    (摘编自童庆炳《谈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二:

    文学是虚构的艺术,是想象的殿堂。无论什么时代,文学都是对于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的象征性的解答,因而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文学还是人类灵魂的守护神:文学之于读者,是精神得以寄托与憩息的殿堂,读者与文学,应该是走进这殿堂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

    然而,我们有一种很令人沮丧的阅读习惯:人们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文学作品富有更多的社会意义,或者哲学意义,或者其他什么意义。这种功利性极强的阅读习惯由来已久,文学的艺术价值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文学沦落为宣传的工具。这种比较浅薄和恶劣的阅读习惯,导致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枯燥乏味的、模式化的流程。

    在文学经典那里找到的可能是自己的形骸,也可能是一束思想、一点灵光、一把可以拾起的记忆……莱昂内尔·特里林说:“文学是教会我们人类多样性的范围与这种多样性之价值的唯一武器。”我们倡扬人文教育,其目的不在于熟识作品名称、文人姓氏,而在于引导学生迈进价值观念、学术思想的角斗场,竞才智之技,将学生引领到广袤的时空之中,感受博大、丰富、深邃。惟其如此,人文精神方有望养成,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摘编自肖川《教育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一定意义上割裂了人本性的内在纽带,使人性异化,这不会因信息时代的进步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B . 断片化的人会丧失感受生活中的美的能力,他们的心理器官受到限制,无法超脱于现实,拥有自由的精神家园。 C . 文学具有特殊意义,可以涉及的领域无比宽广,因而能够象征性地解答人类所面临的很多问题,进而守护人类灵魂。 D . 人文教育不同于常识教育,知道、了解和记忆不是目的,理解、思辨和体验才是意图,这是人文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尔库塞认为人对人最有效的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这说明生产力发展并不能让人感受到物质和精神的自由。 B . 文学艺术审美体验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各种心理功能,可见现代人心理疾病多发和这些人缺少文艺素养有直接关联。 C . 从阅读层面看,文学不应沦为宣传的工具,应让其独立存在,所以古人“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念未必正确。 D . 文学阅读是寻找自我、更新自我的过程,这极好地阐释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观点。
    3. (3) 结合材料,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审美是自由在瞬间的实现”观点的一项是(   )
      A . “郊行聊着眼,兴到漫成诗。”(杨万里《春晚往永和》) B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C .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 D .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 2. (2022高三上·海伦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谈到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这跟两者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有关:荷马写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旧约》的对象则不分阶级。

    这不正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吗?《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这是因为两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态有显著不同。大观园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作者乃耽于文字的声色,讲究细节的丰缛与感官的华美;而梁山泊则险象环生,杀机四伏,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

    举两个例子说明。《水浒传》写端王赵佶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饮,《红楼梦》写贾宝玉到冯紫英家中饮宴,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宴饮时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可以对参。《红楼梦》里,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随了出来。宝玉见蒋玉菡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问他戏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在哪,可惜无缘得见。蒋玉菡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儿。宝玉连称幸会——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琪官接了,笑道:“……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宝玉送琪官的松花汗巾,原来是袭人送给自己的。而琪官送给宝玉的大红汗巾,本来自己系小衣儿的,解下来送给宝玉,当晚就被宝玉偷偷系在袭人腰里了。宝玉无意间成了中介,做了媒,这两条汗巾也无形中化作信物,为琪官最后娶了袭人埋下了伏线。这是后话,作者还前有导引,侧有映射。刚刚在酒席上,琪官念的一句诗,偏巧是“花气袭人知昼暖”。薛蟠便嚷着袭人是宝贝。

    到了《水浒传》里,一切都简单了,那是囫囵的吃喝、直接的馈赠:

    端王起身净手,偶来书院里少歇,猛见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珑。端王拿起狮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王都尉见端王心爱,便说道:“再有一个玉龙笔架,也是这个匠人一手做的,却不在手头,明日取来,一并相送。”端王大喜道:“深谢厚意,想那笔架,必是更妙。”王都尉道:“明日取出来,送至宫中便见。”

    这一对玉狮镇纸,一个玉龙笔架,王驸马隔日就差亲随高俅送去,恰遇见端王在踢球,高俅一不小心露了一脚,从此发迹。由此可见在施耐庵笔下,这两样东西只是作为道具,起了黏合情节的功能,不像曹雪芹笔下,每一物事总是勾连起故事的发展,穿织起人物的命运。所以,曹雪芹会把汗巾的来历和特点一一交代,是北静王送的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施耐庵则一笔带过,“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珑”“也是这个匠人一手做的”。要问怎样的玲珑,哪一个匠人?不提。

    施耐庵是线型的叙事,一切都悬空在目前,只一束光打在上面。曹雪芹的叙事却是网状的,拿奥尔巴赫的话说,是像荷马一样光照均匀,所以处处都能显影。

    如此看来,《红楼梦》在感官、语言上的品位是不是比《水浒传》要高出许多呢?不能这么说。奥尔巴赫认为,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这两种文体,事实上无分高下,它们只是不同风格的基本类型而已。文字的繁简都是服务于总体需要的。《水浒》是行动中的诗,好汉们走的都像是一条空荡荡的路。不是从作者看来,而是从人物看来,途中没有什么好瞧的,安全走到就不容易了。作者不会僭越到人物前头去发话。

    顾随也极赞施耐庵的文笔之妙:“若《红楼》算‘能品’,则《水浒》可曰‘神品’。”但是,若换了另一个角度,曹雪芹的境界似乎又更高了,因为如马鸣《大乘起信论》所说的,粗中之细,菩萨境界;细中之细,是佛境界。因此,同为对人类现实的再现与复叙,《红楼梦》的世界更接近于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所认知的那一个:人物牵扯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说话和行动都得注意他人的感受,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总之,大观园里都是规训了的社会人,不像山寨水泊中人,只凭自然驱使。

    (摘编自江弱水《<红楼梦><水浒传>的繁与简》)

    1.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采用网状叙事结构,注重作品整体的观照,每一物事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B . 《水浒传》追求一气呵成的效果,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是行动中的诗。 C . 作品的写法是工笔细描、刻画无遗,还是大笔勾勒、删繁就简,取决于作者的创作风格。 D . 用荷马史诗和《旧约》,来说明《红楼梦》和《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是对比论证。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荷马史诗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红楼梦》也有相似特点。 B . 同样是宴饮赠物,《红楼梦》里的礼物不会简单地收送,《水浒传》则会一笔带过,表述简略。 C . 《水浒传》采用线型叙事结构,注重朝一个目标进发,作者不会僭越到人物前头去发话。 D . 文中引用顾随的话,称赞《水浒》是“神品”,可见作者认为《水浒传》的文笔更胜一筹。
    3. (3) 下列选项,不能支持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宝钗借通灵宝玉射覆,宝玉引“敲断玉钗红烛冷”一诗,诗意颓丧,实是两人婚姻不谐之谶。 B . 《红楼梦》第五回对太虚幻境环境和用具的细腻描写和铺陈,对后文的情节有暗示作用,比如“万艳同杯”“千红一窟”。 C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自然天气的“雪”与草料场的“火”,既是自然环境的呈现,又暗示林冲生活环境的冷酷和凶险。 D . 《水浒传》往往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展现其上梁山前的业绩,然后引出另一组人物,而上一组人物退居次要地位。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3. (2022高三上·海伦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演说家

    [俄]契诃夫

    八等文官伊凡诺维奇死了。在送殡行列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同事波普拉夫斯基,坐上出租马车,去找他的朋友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他任何时候都能开讲:半睡不醒也行,饿着肚子也行,烂醉如泥也行,发着高烧也行。他的演说,好似排水管里的水,流畅、平稳、源源不断。他那些热情似火的词语,远比随便哪家小饭馆里的蟑螂都多。

    “朋友!”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你快穿好衣服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死了。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要知道这人是秘书,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你会领到一笔不菲的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上,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讲得比西塞罗【注】还西塞罗,我们就千恩万谢啦。”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他把头发弄乱,装出一脸的悲伤,跟波普拉夫斯基一起走了。“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猾,这种人,但愿他升天!”

    “得了,扎波伊金,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墓地上,死者的丈母娘、妻子和小姨子遵照古老的习俗痛哭一阵。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

    “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哭号,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还是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似的活泼而纯洁,他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造的蜜奉献给国家。这个人,他……如今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冷酷无情的死神把僵硬的手按到他身上的时候,尽管他已到了驼背的年龄,但他依然充满青春活力和工作激情。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奥西佩奇却是绝无仅有!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不收贿赂、疾恶如仇……是的,我们还看到,奥西佩奇把他微薄的薪水散发给他穷困的同事们,现在你们也亲耳听到了靠他接济的那些孤儿寡母的哭丧。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现在有谁能取代他这样的同事呢?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真诚动人的脸,它总是挂着善良的微笑。奥西佩奇,愿你的骸骨安宁!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

    扎波伊金继续慷慨陈词,可是听众却面面相觑。大家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奥西佩奇,死者明明叫伊凡诺维奇呀。死者生前同他的合法妻子吵了一辈子架,算不得单身汉。他红褐色的大胡子,打生下来就没有刮过。听众一时都莫名其妙。

    “奥西佩奇!”演说家眼睛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道,“你的脸不算漂亮,甚至可以说相当难看,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正是在这样一个有目共睹的躯壳里,跳动着一颗正直而仁慈的心!”

    突然,演说家中断了演讲,吃惊得张大了嘴巴。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状地瞧着那边,对波普拉夫斯基说。“谁活着?”

    “奥西佩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是我们现在的秘书。奥西佩奇,两年前就当科长了。”“真是见鬼!”

    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奥西佩奇。一个脸面刮得干干净净的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葬礼之后,有人说扎波伊金把个活人给埋葬了。

    “不好呀,年轻人!”奥西佩奇埋怨道,“您的那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再说谁也没请您来宣扬我的脸面。什么不漂亮呀,什么难看呀,就算是这样,又有什么必要拿它来当众展览呢?气死人了!”

    (本文发表于1886年,有删改)

    【注】 西塞罗: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扎波伊金明知道某些官员品质恶劣,却极尽赞誉;参加葬礼的人也都愿意听别人对死者的虚假美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虚伪。 B . 演说家扎波伊金随便说某个官员是酒鬼、骗子,老奸巨猾,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足见当时俄罗斯官场就是这样黑暗与腐败。 C . 波普拉夫斯基找演说家是为了应付一场葬礼,扎波伊金装作一脸悲伤,死者的家属任凭演说家胡乱评价等反映了人情的冷漠。 D . 在发现弄错追悼对象后,扎波伊金仍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说明他为了演说家的名誉而厚颜无耻地表演。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扎波伊金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含有夸张和讽刺意味,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 . 小说明线围绕演说家扎波伊金应邀到葬礼上发表演讲展开,暗线戏剧性地叙写了文官伊凡诺维奇和奥西佩奇二人,可谓高潮迭生。 C . “讲得比西塞罗还西塞罗,我们就千恩万谢啦”,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波普拉夫斯基对扎波伊金演讲效果的殷切期望。 D . 小说结尾交代奥西佩奇埋怨演说家对其错误赞美,看似闲笔,实际上是为了暗示当时官场无好人,深刻地揭露了官场的黑暗腐败。
    3. (3) 请简要概括演说家扎波伊金的形象特点。
四、文言文阅读
  • 4. (2022高三上·海伦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嘉祐五年,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患在不知法度。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患在治财无其道耳。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上览而置之。英宗治平四年,以王安石知江宁府,终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尝起。

    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帝由是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曾公亮曰:“安石真辅相材,必不欺罔。”九月,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时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位则不可。”帝不答。王安石始至京师,诏安石越次入对。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 , 何以太宗为哉?”熙宁二年,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吕诲上疏言;“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臣窃忧之,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诲既斥,安石益自用,司马光由是服诲之先见,自以为不及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B .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C .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D .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 B . 英宗,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君主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西汉。 C . 尧舜,是上古的圣君,儒学的政治理想要求统治者效仿二者,以完美的道德治国。 D . 参知政事,唐代设置,宋初于同平章事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宰相的副职,简称为参政。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富有实干精神,担任地方官时,在水利、粮食安全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B . 王安石无意仕途进取,多次拒绝朝廷征召,这让他在士大夫中获得很高声誉。 C . 王安石得朋友赞许,朋友在还是太子的神宗面前的推许,有助于他将来被重用。 D . 王安石得神宗认可,王安石与神宗论治国之策,提出变风俗立法度的策略,神宗认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

    5. (5) 神宗朝王安石毁誉参半,请简要说明。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2022高三上·海伦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话丛台

    李远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注】①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战国时赵武灵王为阅兵和歌舞而筑,赵武灵王常携宠爱的惠妃登台玩乐。②襄国:古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借朋友游台之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写朋友刚从赵地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曾登上古代的丛台,交待了作诗的缘由。 B . 作者站在丛台上,看到白云缭绕的襄国远在天边、绿树夹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写出赵地的恢弘气象,也衬托了丛台的高峻。 C . 尾联将往日赵武灵王时的豪侈、繁华与当下丛台上长满绿苔任凭风吹雨打的荒芜景象作对比,极言繁华不再的落寞凄凉之感。 D . 诗中用白云、树木、绿苔、山鸟、野花等意象,巧妙地与丛台昔日的人、事、物相关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2. (2) 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论此诗说“‘变成’‘留作’四字,有稚气,有俗韵”,对诗中的稚俗气韵多有褒扬之意。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
六、情景默写
  • 6. (2022高三上·海伦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清照《声声慢》中“”则由菊花零落之景触发自伤之情。
    2. (2) 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3. (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4. (4) 《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可渡江河的例子,引出“”的观点。
    5. (5) 苏洵在《六国论》中阐述齐国灭亡的原因,指出齐国“”,虽然不曾贿赂秦,但在五国灭亡之后,“”。
七、选择题组
  • 7. (2022高三上·海伦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1月28日,“我,就是中国——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年度发布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网络平台播出。这是一场让很多人“”的盛典。我们看到,志愿军老战士再次喊出当年的番号, ,声声入耳,字字烙于心上;一排排白色的望不到尽头的墓碑映入眼帘,长眠于此的是烈士英雄,“我们记得,他们就活着”;屏幕里,袁隆平的声音传来,兴奋地述说着美好的禾下乘凉梦,“自此,我们碗里有米,心中有您”……100的背后,有着精神的传承。( )

    “我,就是中国”,我是什么样子,中国就是什么样子。一路走来,满身荣光。“五个一百”对精品佳作的表彰与肯定,扩大了网络空间的正能量,也确立了标杆与榜样。“以他们为榜样,在文字中记录信仰,从光影中铭记希望,于视频中感受力量,自行动中追寻理想。”的国度里,更多 的人们将创造更多精彩、收获幸福。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出圈      气势如虹    蒸蒸日上    可歌可泣 B . 破防    气势如虹    欣欣向荣    可亲可敬 C . 破防    气冲霄汉    欣欣向荣    可歌可泣 D . 出圈    气冲霄汉    蒸蒸日上    可亲可敬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稻花香里说丰年,硝烟散尽享太平,一段段历史,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名字,我们不敢也不曾忘怀当年英雄。 B . 稻花香里说丰年,硝烟散尽享太平,一个个名字,一幕幕场景,一段段历史,我们不敢也不曾忘怀当年英雄。 C . 硝烟散尽享太平,稻花香里说丰年,一段段历史,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名字,我们不曾也不敢忘怀当年英雄。 D . 硝烟散尽享太平,稻花香里说丰年,一个个名字,一幕幕场景,一段段历史,我们不曾也不敢忘怀当年英雄。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五个一百”对精品佳作的表彰与肯定,提升了网络空间的正能量,也树立了标杆与榜样。 B . 五个一百”对精品佳作的肯定与表彰,传递了网络空间的正能量,也树立了标杆与榜样。 C . “五个一百”对精品佳作的表彰与肯定,提升了网络空间的正能量,也确立了标杆与榜样。 D . “五个一百”对精品佳作的肯定与表彰,传递了网络空间的正能量,也确立了标杆与榜样。
  • 8. (2022高三上·海伦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稻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变化是简单的,也是数不清的,然而美好的重组总是 。所以育种犹如大海捞针,成千上万个材料甄选,成千上万个日夜艰辛,但还是少之又少。挑选出来,还要进行不同级别的比赛选拔。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技术,也不管你以为自己选育的品种如何,都还需要参加比赛选拔。犹如从校运会到全运会,你都得 。

    水稻育种也是 。浙江大学的吴殿星教授,就将诱变技术用得 。他开创出了高抗性淀粉水稻,在小肠里不容易消化吸收,适用对象大多是以减肥人士、糖尿病人为主;改变了叶片颜色的光波长,创造出鸟雀看不到的水稻;还研发出用于制作米冻、胶囊的很多种特别的水稻。

    水稻育种的魅力,在于过程,( )。仿佛稻叶上闪耀着光芒,透露给你我的秘密,风吹一吹,稻叶浮动,又是一张轻快的笑脸。这些心里有数的期待,在田间看得见、摸得着。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出类拔萃    超凡脱俗    心手相应    出神入化 B . 百里挑一   超凡脱俗     熟能生巧    曲尽其妙 C . 出类拔萃    名列前茅    心手相应      曲尽其妙 D . 百里挑一    名列前茅    熟能生巧    出神入化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于每一个季节的开花结果都会把一些崭新的期待给予你 B . 一些崭新的期待都会被每一个季节的开花结果给予你 C . 给予你的一些崭新的期待都在于每一个季节的开花结果 D . 在于每一个季节的开花结果都给予你一些崭新的期待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制造出的高抗性淀粉水稻,不容易在小肠消化吸收,适用对象大多以减肥人士、糖尿病人为主。 B . 他研制出了高抗性淀粉水稻,在小肠里不容易被消化吸收,适用对象大多以减肥人士、糖尿病人为主。 C . 他研制出的高抗性淀粉水稻,不容易在小肠消化吸收,适用对象大多是减肥人士、糖尿病人。 D . 他制造出了高抗性淀粉水稻,在小肠里不容易被消化吸收,适用对象以减肥人士、糖尿病人为主。
八、材料作文
  • 9. (2022高三上·海伦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跷跷板上行走时,你向着倾斜的高度前行,你越努力爬坡,跷跷板就越接近平衡;保持平衡则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当你放弃平衡后,却可以轻松前行;回过头来你却发现,保持平衡,才可以达到最理想的高度。人生与社会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

    请整体把握漫画与文字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反映新时代青年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