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自从计划生育以来,很多家庭结构都出现了“421”的模式,现在的中年人除了要教育好下一代之外,还要负担起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城市家庭相对好点,有居民养老保险,而农村的父母,没有养老保险或者养老金数额极低,他们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又该如何实现呢?

    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不能也不应照搬西方模式,只能建立在中国自己的经济文化基础之上,只能建立在发挥以家庭为主体的养老作用的基础之上。这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创新之本。第一,强化家庭养老能使农村老人得到更细心的照顾,使老人的精神得到慰藉;第二,强化家庭养老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养老,可以弥补政府养老之不足;第三,强化家庭养老有利于家庭的稳定,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四,强化家庭养老可以使我国避免走上西方式福利国家的覆辙,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农村社会保障之路。

    我们认为,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一个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农村家庭保障为主线,以家族成员互助为补充,把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结合在一起的统一整体。其基本架构为:

    首先,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以土地保障筑起农村养老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土地是农民的生命线,担负着农民失业保险的重责,也是农村居民之温饱水平的实物保障。广大农村在土地承包中把人口作为主要要素,把“口粮田”作为永佃田,明确“口粮田”的福利性,“口粮田”体现政府的社会公平导向,给予农村人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农村土地因被征用而增值,农民要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这时农民的土地保障形式要随之改变,由实物形态的保障变成价值形态的保障。

    其次,家庭养老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形式,为此要重塑家庭文化,夯实家庭保障。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养育小孩、扶养老人是家庭的责任,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障是家庭保障的补充,只有家庭不能保障时才需要社会保障。当前形势下搞好家庭保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重塑孝文化,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二是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切实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农村家庭保障能力;三是提倡邻居互助合作,传承家族文化;四是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努力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增加村集体的公共收入,兴办村级公益事业。

    再次,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老有所医”的问题。云南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4年底全省20个试点县市共有

    648.39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占试点范围农业人口总数的88%,占全省农业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看病就医有了保障,医药费用尤其是大病住院治疗负担明显减轻,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缓解,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家庭养老能力的提高。

    总之,要充分发挥传统养老文化在促进养老保障机制方面的积极作用,立足中国的制度文化和农村的传统习俗,借鉴现代社会保险的运作机制,才能建立起针对农民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摘编自张衍河《论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基本架构》)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家庭已进入“421”的老龄化社会模式,这是实行计划生育的一个必然结果。 B . 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立足中国自己的国情才是制度创新之本。 C . 土地和家庭是建立中国特色农村养老制度的两大关键,两者都是这一制度的主体。 D . 建立新农合制度以促进农村家庭的养老能力是解决农民“老有所医”问题的唯一办法。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三段式”结构展开论证。 B . 文章内容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行性,兼顾中国的传统、历史和国情。 C . 文章论证重心得当,把重塑孝文化作为强化家庭养老保障的核心要素。 D . 文章引述云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成功,证明了医疗改革的有效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养老问题,城乡二元化的“瓶颈”问题还是存在的,农村的养老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B . 不尊重中国农村的现状,摒弃家庭养老,就会有走上西方式福利国家的覆辙的可能。 C . 减轻农民负担仍然是提高农村家庭养老能力的重要举措,要做到增收减负双线并重。 D . 增加村集体公共收入,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就能改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