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高二下·吉安期末)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节选自《说苑·敬慎》)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①。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岁,民悉自高其车。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梱:门。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B .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C . 三月为他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D .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患处之”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B . “孙叔敖再拜日”与“府吏再拜还”(《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再”字含义不同。
C . “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古代二十五家为一四。“四里”指平民聚居处,也泛指乡里。
D . “王许之”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两句中的“许”字含义不同。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叔敖虚心纳谏,孙叔敖担任宰相时,有一个老人戴着白色帽子前来吊,并向他提出建议,孙叔敖虚心接受。
B . 孙叔敖有治政才能。孙叔受到国相丘的举荐,为官三月就升任为国相。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生活安乐。
C . 孙叔敖敢于直言进谏。楚王下令把小钱改体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孙叔敖得知情况后,直接向庄王劝谏。
D . 孙叔敖执政善于变通,为把矮车改高,孙叔敖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不到半年,老百姓都自动把车子造高了。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②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
-
(5)
太史公认为治理好天下不必用严刑峻法,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