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ChatGPT是由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在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类一样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想要弄清楚ChatGPT,看懂3个关键词就行。
首先,Chat,就是聊天。用打字聊天的方式,把事儿给你办了。说的是ChatGPT干活的形式。这个形式,比编程简单,比搜索高效,是大家讨论的重点。但要看透ChatGPT除了用什么姿势干活,更要看他用什么思路干活。
所以,Chat不是重点,GPT才是。什么是GPT?就是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如果说Chat是表情,那这个GPT才是那个让表情变迷人的幕后大脑。
具体怎么个迷人法呢?聊着天就把事儿办好了。这和我们平时找答案有点不一样啊。为什么我搜索引擎时,它会回我一堆链接,而ChatGPT只会给我一个答案呢?因为ChatGPT做事前,在家里受到的教育就是:爱学习,讲效率。谁的教育?生他养他的家长,人工智能公司:OpenAI。这个公司生出来的“孩子”不止一个。除了ChatGPT,还有DALL·E。
这一家子,擅长的东西不太一样。ChatGPT是语文课代表,能聊。DALL·E是美术课代表,会画。但做事的思维方式都一样,都是AI那一套,不用“互联网”,而是用模拟人类的“神经网络”,像个没有感情的学霸一样学习。因为搭建了很多类似传感器的处理单元,所以他们家的“人”,都能模拟人的脑神经系统,去“真听、真看、真感受”。然后,以ChatGPT为例,和你从呱呱坠地到学会和爸妈顶嘴一样,等他被“喂养”的数据多了,他也就能开始和你聊天了。
这就是AI。全名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ChatGPT,就是AI家族里现在最靓最火的崽。
(摘自微信公众号“刘润”《ChatGPT:你来了,那我怎么办?》,有删节)
材料三:
从ChatGPT现有能力看,它还有很多局限。即使是它能替代的那些工作,它仍需要人来控制和下达指令,人工智能仍是以人为中心的。
面对ChatGPT,人类不需要恐慌。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机器替代人由来已久。但人类从来没有被完全替代,反而利用机器使自身生活更加美好。但人类需要警惕,在ChatGPT触及以及未触及的领域,人类需要更多发挥自身优势。
人类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创新、发明新技术和解决问题,这是ChatGPT无法取代的。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创新和创造。虽然ChatGPT可以处理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交互,但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
社会中每个岗位不仅有工作内容,还有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感,劳动者不仅要按时完成工作,还要对其工作负起责任,而ChatGPT显然无法对其所完成的工作负责。人类有时会依赖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或者考虑道德和伦理原则,这也是ChatGPT无法实现的。
(摘编自《ChatGPT可能替代谁的工作》)
材料四:
虽然ChatGPT具有优异的对话性能,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除了依靠语言内部各种关系的知识之外,还需要依靠外部物理世界、外部精神世界和外部社会历史世界等背景知识。自然语言文本在人脑中与外部的客观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复杂联系不仅以语言数据中的符号形式表现出来,还具有更深入的心理感情表征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然而,ChatGPT使用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从大规模语言数据中获取的大量参数,基本上都是基于自然语言数据的参数,还没有这些语言数据与语言外部的客观世界的千丝万缕联系的参数。所以,我们认为,ChatGPT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具有强大的处理人类语言数据的能力,但是它处理外在世界的普通常识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的能力还十分有限。从本质上说,ChatGPT具备的智能还不是完善的人类智能,只是初级阶段的人类智能。
(摘编自《从图灵测试到ChatGPT——人机对话的里程碑及启示》)
问题: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