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3·徐州模拟) 课外阅读。

    邓稼先的故事

    ①1924年,邓稼先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翰墨世家。父亲邓以蛰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爱国学者。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邓稼先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②1941年,17 岁的邓稼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带着父亲”中国不能没有科学,科学才能救国”的嘱托,开始了专业求学之路。1950 年,刚刚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的邓稼先,回到祖国,投身物理学研究事业。

    ③1958年的一个深夜,邓稼先悄悄对妻子说:”我接受了一项重大的任务,可以说。这是国家使命!它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成了这件事,我的一生就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希望你能理解和支持我。”

    ④”那,你可不可以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使命呢?”

    ⑤”这个,中央有严格的保密规定,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希望你能理解。”

    ⑥妻子听后,不再追问,她深情地望着丈夫,哽咽地说:”放心吧, 我支持你!”

    ⑦从此,邓稼先带领科研团队隐姓埋名 , 夜以继日地投入到核弹研制工作中,公式推演、海量计算、理论设计、核弹制作……他们艰难而又坚定地向科学的顶峰攀登。1964 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两年零八个月后,中国成功空爆第一颗氢弹,再次创造了世界奇迹。

    ⑧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因降落伞没有打开,核弹直接从高空摔到地面。邓稼先决定前往现场探明原因。大家纷纷劝阻,因为试验用的核材料钚(bù)杀伤力巨大,一旦侵入人体,会很快被骨髓吸收,造成终身伤害。邓稼先说道:”这是我设计、我签字的,我最清楚情况。”他不让别人跟着冒险,自己一个人身穿防护服,向事故中心区走去。他边走边四处搜寻。在飞扬的尘沙中,他终于发现了已经摔碎的弹头。他立刻冲了过去,竟然用双手捧起碎弹片仔细查看,直到确认没有发生最令人担心的情况,才长舒一口气。此时的邓稼先已完全忘记自己捧起的是万分危险的放射物!他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出事故区,立即向大家报告了事故现场的情况。接着,他继续带领团队投入到试验中去。

    ⑨这次强烈的核辐射,给邓稼先造成了致命伤害,让他不幸患上了癌症。当别人问他:“你为什么这样不要命啊?”他回答:”刚站起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邓稼先,但不能没有原子弹。如果再让我选择,我还会义无反顾地做这项事业。用尽一辈子,做一件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

    ⑩1986年7月29日,这位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功勋卓著的核物理学家与世长辞,享年62岁。他给家人的遗言是:”死而无憾!“给同事最后的叮嘱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邓稼先为了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坚守西北荒漠二十余载,付出了全部的心血,甚至自己的生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虽已长眠于厚土之中,却名垂青史,成为人民心中不朽的英雄。

    1. (1)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隐姓埋名:

      ②功勋卓著:

    2. (2) 本文第③~⑧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邓稼先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每空不超过10个字)

      ①与妻子话别;②; ③; 其中 (请填写序号)写得最详细。

    3. (3) 关注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体会邓稼先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默读第⑧自然段,从”这是我设计、我签字的,我最清楚情况”这句话,可以读出他①。从”立刻冲了过去”“竟然用双手捧起”“仔细查看”“完全忘记”等词句,读出他②。从”拖着疲惫的步伐”“继续带领团队投入到试验中去”等词句,读出他③
    4. (4) 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是邓稼先说的话。请你默读画线部分,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下面选项中对邓稼先话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自然段中的”重大任务”“国家使命”和”它”都是指国家的核弹研制事业。
      B.第⑨自然段中”刚站起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邓稼先”是说邓稼先不准备再进行核弹研究了。
      C.第⑩自然段中”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人家”的意思是指国外的核弹技术。

      ②请将邓稼先的三段话联系起来想一想,他的伟大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中的事例谈一谈。(不少于两个方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