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浙江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化文明研究始于19世纪。学者发现,希腊的人可成神观念与埃及、巴比伦的王权神化一拍即合,形成了新的国王崇拜。巴比伦的占星术、天文观测资料与希腊天文学。数学的结合,使这一时期的天文学成就达到了哥白尼的高度。

    材料二

     旧结构的调节功能瓦解了,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出现了,这是不是一定会有新结构取代旧结构呢?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根据社会结构调节原理,新结构的形成必须使各种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实行功能耦合,组成新的互相维系的状态……另外,新结构出现后,要能够壮大到占主导地位的程度才能取代旧结构。分析了历史上社会“新结构取代旧结构”的抽象过程,事实上,在中国近代化研究过程中,针对这一特殊的“新结构取代旧结构”的过程,不同历史学家也相继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模式,其中以费正清“冲击—回应”理论最为著名。它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比作是一个动态的社会,而把中国说成是一个长期以来处于停滞状态的传统社会。中国缺乏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经过西方的冲击,才能有可能摆脱困境,取得进步。然而,它至少忽视了中国主动“回应”的“冲击”。

    ——摘编自金观涛《历史的巨镜》

    材料三

    国内史学界把自1912年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到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期间这16年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来说,这个时候面临的主要是“沉沦”,但也不乏“沉沦”阴影下的“抗争”,并且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实际上也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上升”因素。

    ——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举例阐述希腊化时代的文明成果。
    2. (2) 材料二是学者在历史研究中对“社会结构替代过程”的分析。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阐释。请结合史实,举一个“西方—中国—西方”的“冲击—回应(新意义上的冲击)—回应”的有效互动案例。(要求:结合具体国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 (3) 结合材料三与所学,以北洋政府为例,分析中国在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沉沦”与“抗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