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荆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见秦王,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战车千乘 , 奋击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 , 霸王之业可致。今反闭而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王曰:“愿闻所失计。”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则不义矣。今见与国之不可亲,越人之国而攻,可乎?疏于计矣!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主辱军破,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藉贼兵而贵盗食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则天下莫能害。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可虚也。”

    王曰:“寡人欲亲魏,魏,多变之国也,寡人不能亲。请问亲魏奈何?”范雎曰:“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于是举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请附。

    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蟲,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王曰:“寡人欲收韩,不听,为之奈何?”

    范雎曰:“举兵而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魏、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王曰:“善。”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注】①战国时代矫健善驰的黑毛猎犬。②战国时秦国大臣魏冉,因食邑在穰,号日穰侯。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和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 B . 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 C . 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 D . 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军队一“乘”配车上甲士、步卒、后勤若干人。文中“千乘”即指军队人数。 B . “与国”中的“与”即“结交、联盟”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中的“与”意义相同。 C . “中国”指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文中指韩魏所处的中原地区。 D . “币”的本义是用作馈赠或祭祀的丝织品,后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文中指礼物。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雎认为,秦国拥有有利的形势,却一直不敢出兵攻取六国,源于穰侯为国谋划不忠实,导致秦王采用的策略有误。 B . 齐国伐楚大胜,却最终没有得到一寸土地,主要是因为齐国内部产生矛盾,其他诸侯见有机可乘,于是联合攻齐,导致齐得而复失。 C . 秦若要称霸天下,关键在韩、魏。得到韩、魏则掌控了天下的枢纽,可以以此威吓赵、楚,逼其就范,从而让齐国主动附秦。 D . 赵国单独吞并了中山国,功业也成就了,声名也树立了,财利也获得了,天下也没能把赵国怎么样,正在于中山国是赵国的近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

      ②此所谓藉贼兵而赍盗食也。

    5. (5) 在这段文字中,范雎为说服秦王不得“越韩、魏而攻强齐”,采用怎样的劝说方法?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