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综合题
  • 1. 阅读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回答问题。

    1. (1)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 ( )

       我们自夸着“地大物博”……希望着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A . “总”字刻画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 B . “只”字刻画出一副真挚、虔诚、执着的样子。 C . “一味”刻画出一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 D . 作者运用尖锐泼辣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漫画式地刻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
    2. (2)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信力”“自欺力”是作者在本文里特地造的两个新词,这两个新词和原词“自信力”一对照,就显出极其深刻的讽刺意义。 B . “中国的脊梁”指当时国家统治阶级中的精英人士。 C .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他们为一小撮上层统治阶级摇旗呐喊。 D .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群众革命力量。
    3. (3)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 作者冷峻的目光首先注视着现实,文章一开头就列举了三种事实:自夸“地大物博”,寄希望于“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这些事实都见于“公开的文字”,表示言之有据,事实确凿,然后很自然地引出本文批驳的敌论点。 B . 文章先破后立,破得有力,立得牢固,驳论与立论相结合,互相映衬。 C . 选文中的驳论以事实为依据,立论则直抒胸臆,这样先驳后立,驳得有力,立得有理,极其雄辩;议论与记叙水乳交融,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 . 在困难当前的情况下,强调民族自信力,唤起民族自豪感,就成了思想战线上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鲁迅实践这一任务的光辉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