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从《朝花夕拾》中摘录的文字,回答下题。

    摘录一: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节选自《五猖会》)

    摘录二: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 (1) 自由是人性最深刻的需求,鲁迅在两篇文章中都写出封建教育对孩子自由天性的束缚,请写出摘录中“父亲”“塾师”束缚孩子自由天性的具体表现。
    2. (2) 结合摘录二,你觉得鲁迅认为儿童读什么样的书才能“满足幼稚的爱美的天性”,让他们的眼睛里“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呢?
    3. (3) 经典的力量在于永不过时,今天某些人身上还有“父亲”和“塾师”的影子,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