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二)(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B .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C .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D .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B . 乡党,指乡里、家乡,也指同乡、乡亲。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C . 四海,古代人认为中国包含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因而用“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D . 告子,其中的“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子”。
    3. (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告诉公孙丑,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 B . 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来源于自身的正气,需要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而非一蹴而就。 C . 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孟子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述,但他还是对浩然之气作了一番具体的描述。 D . 文中孟子借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阐述了“助长”对“知言”的严重危害,说理形象而又深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②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5. (5) 简要分析材料一论证的方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