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主导和塑造着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我们说,中国茶艺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释道 融合构成的。但是,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却又是由中国文人所主导和塑造的。这样说,并不排除老庄、佛道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 而是有主次之分。
唐代,推动茶艺美学成型的,除了小时在寺院生活、后又成为学者的陆羽外,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先 行者,借用现代的说法,是有一个“文人集团 ”或“文人群体 ”。当时, 一些刚正率直并深存抱负和学识 的人,诸如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张志和、耿讳、孟郊、戴叔伦等, 都对茶表示出来浓厚的兴趣。大诗人元稹、白居易等都有茶诗名作问世,特别是卢仝以一首吟颂“七碗茶 ”的诗句光耀千古。
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怀的群体,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们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一种能够显示高雅素 养、寄托感情、表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刻意追求、创造和鉴赏, 饮茶走向艺术化, 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 也纷纷把饮茶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加以描述和品评,这些是在唐代完成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茶寄诗情,品鉴名泉,精研茶艺,推广茶学,创立茶室, 墨写茶事,终于成就了茶艺美学的构架。
宋代茶文化走向两极:民间的普及、简易化, 宫廷的奢侈、精致化。而在两极中间的文人, 依然崇尚 风雅和自然。与唐代不同的是,那是文人、隐士、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而宋代则各领风骚,文人保持 着独有的率真并与自然契合。所以, 宋代虽以贡茶名世,但真正领导茶文化潮流, 保持其精神的仍是文化人。宋代文人的性情、茶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示, 真可谓从“一杯茶中看世界 ”。
与焕然一新的茶的生产和加工方式相适应,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与此同时, 士大夫阶层对饮茶艺术的追求和审美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天地。明朝前期文人的沉湎于茶事, 并非是闲情逸 致,而是以茶雅志,别有一番怀抱。著《茶谱》的朱权就明确表示,饮茶并非只在茶本身, 而是“神栖物外 ”,表达志向的一种方式而已。
到了晚明至清代初期,茶艺风尚和美学追求又是一变。自万历、天启到崇祯末年, 以小品为代表的文 学,在游山玩水、起居日用中追求自我,沉湎物趣,以达雅趣。晚明名士嗜好茗饮,风流倜傥,有钱有闲,闲情雅致。这种在表现个性中追求物趣雅韵的饮茶风尚,明亡后又延续了半个世纪,直到康熙中期。当时,一些文人清士意绝仕宦,却又饱受亡国破家之痛,只好在风雅艺术中显示其才俊、能力、品味。所以,讲求至精至美,成为这一时期文人饮茶的风尚。
总之,明代文人所强调的是天、地、人心融通一体,清幽淡雅、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适应了明中叶 以后心学炽盛、三教合流所追求的平淡、闲雅、端庄、质朴、 自然、温厚等精神需要。此外,明清还不断 把文人雅事引入茶饮中,将品茗与歌舞、弹琴、棋弈、书法、赏画、读书、作诗、撰联、赏玩有机地结合 起来。多种雅事的集合,使茶文化成为一种集哲学、史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以及音乐舞蹈、琴棋书 画于一体的庞大而深广的文化体系,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茶艺美学的纵深发展。可以说,是文人的直接参
与,使中国茶艺美学终于成为了一种体系。
(摘编自余悦《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
材料二:
在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融汇了儒释道三教美学思想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让茶事活动具备了美 学的特点。在宋代这个中国文化最灿烂的时代,点茶艺术成为了无数文人寄托身心、抒怀遣意的工具。宋 代文人不仅追求点茶的雅致、茶具的精巧,对茶的色香味形也有极高的追求。宋代茶审美追求道家的“虚 静 ”,借由“物我观照 ”“妙悟自然 ”等审美方法,让文人们得以超然物外,获得自由;儒家思想赋予茶 艺伦理道德的理想色彩,让点茶活动变得重礼尚仁,行止有度,茶香远益清、方正不阿的特质让宋人在茶 中寻找到塑造心灵品格的君子之味,体悟到道德之境,儒道相融,让宋代文人以“真味 ”“真香 ”为茶的 审美标准;“禅茶一味 ”,品茗如参禅,冷暖自品,苦甜自知,宋代人在点茶中,人茶相融,茶人同一, 进而寻求到茶人皆空的境界,茶和人都融入天地,足以明心见性,从而达到“天人合一 ”的境界。三教合 一的美学思想对宋代文人的审美起到了导向作用,“清 ”“正 ”“和 ”的思想,贯穿在宋代点茶美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茶所包含的隽永、高洁、清净的特质,在点茶的碾、罗、点、拂中悠然散逸,使人旷达,使人超脱。 无论是点茶还是斗茶,在宋代都是雅俗共享,集物质美与精神美于一。茶钟山川之灵秀,大雅而又大俗。 对于两宋这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点茶艺术的繁荣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性与社会性,融汇了儒释道思想的宋 代文化展现出一种精神婉约而又落拓旷达的气质,并且糅进茶文化之中,使平和谦让的茶香契合了君子的 人格,清灵、洁净的特质象征了传统文人“兼济天下 ”和“独善其身 ”淳然淡泊、宁静致远的品行,蕴含 了“天人合一 ”的生存智慧。茶是宋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将之与人的道德修养、生活情操联系起来,就能够探寻到点茶法所蕴含的审美意蕴。
(摘编自卓力《宋代点茶法的审美意蕴研究》)
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出来,笑道: “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得 了这一海? ”宝玉喜的忙道: “吃的了。 ”妙玉笑道: “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 岂不闻‘一杯为 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 了。黛玉因问: “这也是旧年的雨水? ”妙玉冷笑道: “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