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七下·金安期末) 不同时期的中外交往在内容、方式、影响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完成以下探究: 

    【元•往来融合】 

    材料一: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明•战和并存】 

    材料二:抗倭斗争的胜利,解除了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期侵扰,使社会安定下来,社会生产得以正常进行,也为明朝开放海禁创造了条件。同时,戚家军平定倭患之后,迎来了东南沿海的对外开放局面,给东亚、东南亚带来了安定的海上秩序。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评价郑和远航时说:“应该特别提到,中国人从不抢掠和屠杀,与葡萄牙人、荷兰人和侵略印度洋的其他欧洲人显然不同。”这种武功对国力的贡献只能是负数,如何能不劳民伤财?其作用只是满足一下帝王们的政治虚荣心而已。

    【清・消极防御】 

    材料四:清政府没有将通商看做一个经济问题,没有将商品出口作为创汇的手段,更没有认识到对外经济贸易对清政府国民经济可能产生的巨大的作用,而仅仅将通商作为“天朝上国”对外夷的一种恩赐。因此,实行有限的出口配额制和严格的贸易禁运制。作为一种自发实行的消极防御手段,起到了十分有限的自我防护作用。最终,清代不仅未能防止西方列强的入侵,而且因作茧自缚使其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显著。 

    ——摘编自李文斌《从……观见清代对外经济贸易的海禁政策》

    1. (1)  材料一反映出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什么场所?这一时期,经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意大利旅行家是谁? 
    2. (2)  领导戚家军平定倭患的民族英雄是谁?材料二反映出抗倭斗争的胜利对世界有何积极意义?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与“其他欧洲人”海外活动不同之处。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有限的出口配额制和严格的贸易禁运制”的政策名称,18世纪后半期外商只能通过哪一机构收购中国出口商品?
    5. (5)  回顾元明清三朝的对外交往,你有何感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