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出现了瓦舍 ②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③发明罗盘针 ④发明火药 ⑤蔡伦发明活字印刷术
①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
②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③元朝时对外交往活跃
④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
姓名 | 主要成就 |
宋应星 | 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编著《天工开物》 |
李时珍 | 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编著《本草纲目》 |
徐光启 | 编著《农政全书》,该书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
徐霞客 | 编著《徐霞客游记》,该书记录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尤其对丹霞地貌的考察和记述,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
材料一: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
《佩文斋耕织图》为清代康熙年间宫廷画家所绘,共46幅,以江南农村男耕女织的生产为题材,系统描绘了粮食生产、蚕桑生产的具体操作过程,附有康熙帝的题诗,流传甚广,后雍正、乾隆两朝都曾几度摹绘、刊行。 |
材料三:观点一:清朝前期,自康熙(1661-1721)经雍正(1722-1734)至乾隆(1735-1796)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甚至超越汉、唐、宋,创造了“历史奇迹”。
观点二:如果将康、雍、乾时期纵向与汉唐时期相比,无论是人民的精神风貌,还是统治者的气度胸襟均相差甚远,难以并称“盛世”;如果与同时代欧洲社会比较,无论在科学成果上还是社会发展上,康、雍、乾三朝都已逐渐被西方列强抛在后面,也难以自称“盛世”。
——摘编自李娜《“康乾盛世”再思考学术研讨会综述》
材料一:1661年3月,郑成功率军二万五千人,战船三百五十艘,从金门进发。12月3日,盘踞台湾的荷兰侵略军宣布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中国人民手中。……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改台湾城为安平镇,改赤崁城为承天府,又设置天兴、万年二县,委派官吏,发展生产。还从大陆沿海招徕农民,“使教驾牛犁耙之法,播种五谷割穫之方”,使高山族人民落后耕作方法有所改进。
——摘编自詹子庆、田泽滨《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古代史上,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边疆地区清廷的统治者们创新管理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地区 |
史实 |
东北 |
在两次雅克萨之战后,中俄于1689年签订了①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的领土。 |
东南 |
1684年,设置② (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
西南 |
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③ (官职),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
西北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④(官职)管辖巴勒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 |
材料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融合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元•往来融合】
材料一: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明•战和并存】
材料二:抗倭斗争的胜利,解除了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期侵扰,使社会安定下来,社会生产得以正常进行,也为明朝开放海禁创造了条件。同时,戚家军平定倭患之后,迎来了东南沿海的对外开放局面,给东亚、东南亚带来了安定的海上秩序。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评价郑和远航时说:“应该特别提到,中国人从不抢掠和屠杀,与葡萄牙人、荷兰人和侵略印度洋的其他欧洲人显然不同。”这种武功对国力的贡献只能是负数,如何能不劳民伤财?其作用只是满足一下帝王们的政治虚荣心而已。
【清・消极防御】
材料四:清政府没有将通商看做一个经济问题,没有将商品出口作为创汇的手段,更没有认识到对外经济贸易对清政府国民经济可能产生的巨大的作用,而仅仅将通商作为“天朝上国”对外夷的一种恩赐。因此,实行有限的出口配额制和严格的贸易禁运制。作为一种自发实行的消极防御手段,起到了十分有限的自我防护作用。最终,清代不仅未能防止西方列强的入侵,而且因作茧自缚使其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显著。
——摘编自李文斌《从……观见清代对外经济贸易的海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