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新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爵邑尽,退朝而乘,噴然而叹,终而笑。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弑庄公。晏子立崔杼之门,从者曰:“死乎?”晏子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独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已死而为已亡,非其私 , 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 , 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材料二: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 , 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读《晏子春秋》A详哉B其言C之也D既见E其F著书G欲观H其行事。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口实,指俸禄,即古代官吏所得的薪金,也可指话柄、借口,如“贻人口实”。 B . 袒免,古代丧礼,凡是五服以外的远亲,无丧服之制,唯袒衣免冠,以示哀思。 C . 危言,文中指危险的言论,其中“危”与成语“危言谠论”的“危”意思不同。 D . 进,指出仕,做官,与《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的“进”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层次清晰,事件完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晏子的答辞,理由充分,言辞犀利,感情强烈,一气而下,尤为精警动人。 B . 齐庄公起初很信任晏子,多采纳他的意见,经常赐他爵位,增加封邑,后来就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了,并不断剥夺他的爵位和封邑。 C . 晏子在他的爵位和封邑都被剥夺干净后,先叹后笑,是因为他预料到齐庄公一定会被崔杼杀死,也预料到崔杼一定不会加害于他。 D . 晏子虽然没有为君主殉死,但是他又不忘君臣之礼,敢于冒着被崔杼杀害的危险,依礼入崔家哭吊一番,以此表达臣子私情。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君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

      ②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

    5. (5) 司马迁感叹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材料二中司马迁如此仰慕晏子的原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