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内容 |
出处 |
“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 |
《辽史•太祖本纪》 |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跃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
《辽史卷》七十二 |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 |
《金史•百官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