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古代汉语(特指书面语)最大的特点就是 ①  , 用它写作诗歌和散文,可以达到回味无穷的境界。音韵和谐、言不尽意的唐诗宋词作为世界上最精致的诗品享有“古汉语之花”的美誉。同样是写风雪夜归,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只用了二十个音节就已完备,美国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小驻》却用了一百零八个音节。虽然它们都达到了 ② 的艺术境界,但是谁更精炼,更上口,也是一目了然。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巨星璀璨代不乏人,难道不是跟古代汉语的这个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吗?

    但是古代汉语也有明显的短板,它不太适合严密的逻辑论证,在科学原理的表述方面,也有些 ③ 。例如“圈,一中同长也”,很难让刚刚启蒙的孩子理解“中”指圆心,“长”指半径的长度。民间当然不会用古代汉语这种交际工具,它不仅会抑制理论科学的发展,也会叫三百六十行的师傅们无法授徒,他们得用各自时期的白话——要知道,中国古代理论科学虽无法与古希腊罗马相比,但在各种工艺上,却长期领先。这仿佛是一种悖论,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白两种语言环境作用的结果。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