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忠臣烈士,何代无之。公等知隋朝谁为忠贞?”王珪曰:“臣闻有虎贲郎中独孤盛在江都宿卫,宇文化及起逆,盛惟一身,抗拒而死。”太宗曰:屈突通为隋将共国家战于潼关闻京城陷乃引兵东走。义兵追及于桃林,遣其家人往招慰,遽杀其奴。又遣其子往,乃云;“我蒙隋家驱使,已事两帝,今者吾死节之秋,汝旧于我家为父子,今则于我家为仇雠。”因射之,其子避走,所领士卒多溃散。通惟一身,向东南恸哭尽哀。曰:“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言尽,追兵擒之。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辞。此之忠节,足可嘉尚。”因敕所司,采访大业中直谏被诛者子孙闻奏。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势蹇,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特赉金银六百两、彩千段。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时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东略公,如二子何?”通曰:“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帝太息曰:“烈士徇节,吾今见之。”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世充平,论功第一,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屈突通传》)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屈突通为隋A将B共国家C战D于潼关E闻京城F陷G乃引兵H东走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朕,唐太宗的自称。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如《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 B . 采访,此指搜求寻访;现代为新闻用语,指记者为获取新闻材料而进行调查等活动。 C . 济,指过河、渡,与李白《行路难》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意思相同。 D . 属,指托付、委托,与苏轼《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属”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认为每个朝代都有忠臣烈士,并询问隋朝谁是忠贞之人。王珪说,独孤盛在江都做卫士时遇到宇文化及谋反,孤身一人抵抗至死。 B . 唐太宗派屈家家奴去招降屈突通,结果被他杀掉;后来又派其子去劝降,屈突通却对儿子说如今他们不是父子而是仇敌,并用箭射儿子。 C . 平定薛仁果时,众将争相夺取贼人的珍宝,只有屈突通一无所取。皇帝听说后,称赞屈突通清廉奉国,名不虚传,并且赏赐他很多财物。 D . 征讨王世充,屈突通功劳最大,因此封官晋爵,被召入朝廷担任刑部尚书,但他自认为不熟习法令条文,坚决推辞,后改任工部尚书。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

      ②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

    5. (5) 屈突通的谥号为“忠”。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其“忠”的具体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