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3-12-23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三上·南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加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崇《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 . 材料一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 . 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 . 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 . 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C .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 . 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
      A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D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 (4) 请从论证方法、论证语言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
    5. (5) 请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形成原因。
  • 2. (2023高三上·南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白洋淀上(节选)

    关仁山

    这个秋天是令人陶醉的。

    秋分这一天,白洋淀的芦苇熟了,空气里流荡着芦苇成熟的气息,甜丝丝、醉醺醺的。

    早上,褚忠良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准备德县地下管廊招标。这次工程量大增,大吨位吊装还在这里进行,冲击新的标高。

    技术总监肖寒一走,谁来弥补这个技术空缺?王决心心里犯了嘀咕。这时,一个声音出现了,王决心扭头一看,路海生推着鲁大林师傅进来了。

    “决心,决心。”鲁大林喊着,喉咙口一热。

    王决心异常地惊喜,急忙扑了过去:“师傅,我可见到您啦!”

    王决心看着鲁师傅瘦了,脸色蜡黄,但师傅的眼睛依然炯炯发光。

    鲁大林说:“海生、决心你们两个好好谈谈。”

    路海生微笑着说:“决心同志,我们的项目负责人,祝贺你的飞跃式的进步。”

    王决心愣了愣。他皱着眉头苦苦地思索,路海生怎么变了?他离开的半年,都经历了什么?

    一个傲慢自私的人,怎么从里到外全变了?

    鲁大林说:“决心,你协助肖寒突破大吨位技术的时候,海生去巴基斯坦找我了。他在那里,摸爬滚打,任劳任怨,真正长大了。”

    “原来是这样啊!”王决心吃了一惊,“过去我对路总有误解,多有冒犯,盼路总多多包涵。”

    路海生内心隐隐作痛,咧着厚嘴唇说:“决心,不是误解,我踩到红线啦,你做得对,如果不是你及时提醒,我说不好就被别有用心的人给套牢啦!我应该谢谢你。”

    王决心瞬间明白了。看来总部决定,接替肖寒的是路海生。能够跟路总比肩搭档,王决心忽然感觉有些得意,非常自豪,仿佛自己像个大人物了。他当年,就像一块生铁疙瘩,锉了又锉,逐渐成形了。如果在“千年秀林”工程建设的时候,他想都不敢想啊!人的变化,是一个问题,很复杂,一言难尽。他也是一路蜕变,终于从危险的思想怪圈里走了出来。

    王决心微笑着说:“路总,我也是在反思自己,对不起。我们都在成长啊,我真心为你高兴。

    这次我们跟吊装行业龙头老大哈特集团竞争,一定要打败他们!”

    路海生望着王决心说:“决心,我回到白洋淀,感觉真的大不一样了,不是多了工地,不是立起了多少楼房,而是我的内心。我也要跟你说,这次我们并肩作战,意义重大。”

    王决心说:“是啊,我们有骨气,我们有信心。”

    路海生说:“我过去年轻气盛,傲慢,随性,如今我都明白了,一切都是虚的。在央企干,像大林兄一样,凭的是实干,凭的是业绩。决心,你走得很稳,我祝贺你的成功。”

    路海生从包里拿出了一盒画轴,说:“决心,这是我送给你的见面礼,也是咱们哥俩握手言和的见证。这幅《梅花》来自北京一个名画家。“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你的身上就有这个劲头,我要送给你。”

    画轴哗地打开,一幅国画《梅花》。

    王决心接过画轴,分外感动:“谢谢路总,我珍藏。我要送你一幅我们白洋淀的芦苇画儿,就是洁白的荷花儿和鲤鱼,年年有余。”

    鲁师傅欣赏着梅花图,眯着眼笑一笑:“决心,还有一层意思,梅花香自苦寒来,决心为了练电焊,吃了不少苦。”王决心说:“应该的,向师傅学,干一行爱一行。这回我要好好向路总学习,提高技术水平。水平提高了,既是对工友们的保护,也是对国家财产的保护。”

    下午突然来个任务,地下管廊即将交付使用,还有几处需要焊接。王决心、齐师傅和小四川十几个人接受了任务。

    下了地下管廊,王决心推着鲁师傅走。鲁师傅不错眼珠地看着错落有致、雄浑壮观的管廊,想象着艰苦的吊装,脸上有泪痕闪烁。

    值班工人将王决心他们领到了通气管子焊接的地方。齐师傅和小四川打开焊枪,即将操作。王决心嗅了嗅鼻子,感觉味道不对,大喊一声:“停,有情况。”他扑了过去。

    突然唰的一下,地下管廊没电了,周边异常黑暗。

    王决心喊了一声:“师傅,我闻到了甲烷的味道。”王决心打开手机照亮,凑到了鲁大林身边。鲁大林说:“这种气体不能焊接,容易发生爆炸。决心,赶紧给路海生打电话,尽快关闭阀门。”

    管廊里的毒气越来越浓。

    王决心脑袋开始晕眩,对小四川说:“我处理漏气,你带师傅上去,我去寻找。”他说这话的时候,来电了,灯唰地亮了,管廊依旧看不清晰,像飘着厚厚的雾。

    王决心检查带下来的包裹,找到了气体测试仪,埋头测试。这个时候,突然一声巨响,有地方爆炸了。水泥板啪地拍了下来。王决心一滚,推开了鲁大林师傅,他的身体没有被砸到。

    王决心终于找到了漏气的地方。漏气口很大,他拿湿衣服缠上,拿铁丝扎紧。人们松了口气,又一块水泥板砸下来,砸在钢管上,火星飞溅,像夜萤的光亮。

    王决心接到了路海生的电话,他说明了紧急情况,路海生马上关掉阀门,组织救援。

    王决心猛烈地咳嗽着,他感觉气体越来越浓,有爆炸的危险,必须赶快找到疏通口。

    鲁大林极为清醒,水泥制件是他一手盯着浇筑的,他知道紧急通风口位置。他抬手指着,王决心就爬上去极速打开。

    王决心感觉有硬东西挤了手,双手鲜血淋漓,他大口喘气,随时就要晕倒。飞过来的东西将他们拍晕了。王决心醒来发现自己脸上流血了,他带着几十个人往外闯。

    由于事故,地下管廊出口堵住了。褚忠良等人现场组织救援,水和气体阀门关闭了,工人们用机械打开通道。

    王决心背着鲁大林往外走,一点一点爬上来。他的身后跟着十几个工人,路海生都分不清他们的模样了。

    人们热泪盈眶,欢呼起来······

    这个秋天,王决心迎来了人生两大喜事。他和路海生主导的管廊投标,一举击败了德国哈特公司以及国内同行,成功中标。还有一个喜事,王决心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听说王决心入了党,二叔王永山从望乡岛匆匆赶回来。

    王永山郑重地说:“我娘走之前,有一样传家宝留了下来,决心,我今天要送给你。”

    王决心愣了愣,看着二叔。王永山缓了缓,小心翼翼拿出一个画轴。他徐徐打开画轴。王决心不错眼珠地望着,心里紧张起来,他琢磨可能是奶奶留下来的名画,像那只值钱的大碗一样。画轴在阳光里展开了,一团模模糊糊的红色从暗中浮现出来。

    画轴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信仰!

    王决心和乔麦都愣住了,“信仰”两字,写得不是那么端正,颜色发黄,却是那般耀眼。

    王永山脸色变得庄严,严肃地说:“决心,这是咱祖上的英雄王学武就义前,咬破手指写下的血书。解放后,你奶奶托人在保定莲池书院装裱好。虽然发黄,血失去了它的味道和鲜红的色泽,但是,这个颜色是真实的。”

    “你奶奶再三叮嘱,咱们王家的后代,谁入党了,就把这个画轴交给谁。没有牺牲的信仰,不叫信仰。王学武做到了,你爹王永泰做到了。我看好决心,你能在央企入党,证明王家后继有人。我就遵照娘的旨意,交给你吧,你再一代一代往下传。”

    王决心喉咙一热,鼻子酸酸。他庄严地跪地,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他将画轴高高地举过头顶······

    [注]①《白洋淀上》是一部全景式表现新时代华北社会生活变革的鸿篇巨制,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获2022年度人民文学奖特别奖。全书三卷百余万字,以2017年至2022年白洋淀新区成立和乡村振兴为大背景,讲述白洋淀王家寨打鱼人王永泰、王决心父子投入家乡建设,以及由此展开的生活新变,反映时代变化和本质。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描写白洋淀的自然环境,具有显著的地域色彩,笔调清新自然。 B . 小说中王决心与路海生的一番对话,见出二人的成长变化,形象立体丰满。 C . 小说插叙王家祖上王学武的英雄事迹,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题。 D . 小说着重描写了三个场景,并通过场景中的人物活动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 (2) 关于文中两次写到画轴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路海生赠送王决心画轴是见面礼,作为握手言和的见证。 B . 二叔送王决心画轴的情节中,两次写到王决心“愣”的神情,其反映的内心活动是不一样的。 C . 写画轴“信仰”两字失去“鲜红的色泽”,“却是那般耀眼”,看似矛盾,实则寄寓了深情。 D . “王决心喉咙一热,鼻子酸酸”,此处细节表现了王决心听了画轴的来历后内心复杂的情绪。
    3. (3) 作者关仁山说王决心是其塑造的“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新人”。你如何理解王决心的“新人”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历史、现实、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新传说。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三上·南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忠臣烈士,何代无之。公等知隋朝谁为忠贞?”王珪曰:“臣闻有虎贲郎中独孤盛在江都宿卫,宇文化及起逆,盛惟一身,抗拒而死。”太宗曰:屈突通为隋将共国家战于潼关闻京城陷乃引兵东走。义兵追及于桃林,遣其家人往招慰,遽杀其奴。又遣其子往,乃云;“我蒙隋家驱使,已事两帝,今者吾死节之秋,汝旧于我家为父子,今则于我家为仇雠。”因射之,其子避走,所领士卒多溃散。通惟一身,向东南恸哭尽哀。曰:“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言尽,追兵擒之。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辞。此之忠节,足可嘉尚。”因敕所司,采访大业中直谏被诛者子孙闻奏。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势蹇,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特赉金银六百两、彩千段。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时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东略公,如二子何?”通曰:“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帝太息曰:“烈士徇节,吾今见之。”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世充平,论功第一,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屈突通传》)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屈突通为隋A将B共国家C战D于潼关E闻京城F陷G乃引兵H东走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朕,唐太宗的自称。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如《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 B . 采访,此指搜求寻访;现代为新闻用语,指记者为获取新闻材料而进行调查等活动。 C . 济,指过河、渡,与李白《行路难》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意思相同。 D . 属,指托付、委托,与苏轼《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属”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认为每个朝代都有忠臣烈士,并询问隋朝谁是忠贞之人。王珪说,独孤盛在江都做卫士时遇到宇文化及谋反,孤身一人抵抗至死。 B . 唐太宗派屈家家奴去招降屈突通,结果被他杀掉;后来又派其子去劝降,屈突通却对儿子说如今他们不是父子而是仇敌,并用箭射儿子。 C . 平定薛仁果时,众将争相夺取贼人的珍宝,只有屈突通一无所取。皇帝听说后,称赞屈突通清廉奉国,名不虚传,并且赏赐他很多财物。 D . 征讨王世充,屈突通功劳最大,因此封官晋爵,被召入朝廷担任刑部尚书,但他自认为不熟习法令条文,坚决推辞,后改任工部尚书。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

      ②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

    5. (5) 屈突通的谥号为“忠”。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其“忠”的具体表现。
  • 4. (2023高三上·南阳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注】

    苏辙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

    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注】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包含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很有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乡间生活特有的氛围中。 B . 乐与野农共食却嫌吏卒扰人,其背后的心态与陶潜所写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处。 C . 闲花落尽说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说明生活清贫只买得起浊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怅。 D . 多种感官交织,自然风景与田园生活融合,诗人最终形成“犹觉胜”的整体印象。
    2. (2) 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苏辙在这首诗中是如何回应的?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的环境。他说:“ ”。
    2. (2) 《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3. (3) 姚鼐《登泰山记》中“  ”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三上·南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盐湖的形成,①        。据地质学研究,运城盐湖初步形成于约65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中条山北麓受地壳变化而形成狭长断裂带,盐矿聚于浅层地表以下,含有大量盐类物质的洪水汇聚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和挥发,结成很厚的盐层。由于地壳运动,盐层与池水融合,慢慢形成了天然的盐湖。而每年地表泾流和洪水流入,又为盐湖源源不断地补充着盐分,使盐湖成为取之不尽的矿产宝藏。

    经历千百万个春秋的日晒与风蚀后,距今4000多年时,盐湖终于等到寻盐而来的中华上古先民。他们以此为据点,定居落户,繁衍生息,中华文明,由此兹始;唐尧、虞舜、夏禹分别围绕盐池附近的平阳(今临汾)、蒲坂(今永济)、安邑(今夏县)而定都。由此足见②         。

    在盐湖4600多年开采史中,诞生了能集中体现盐湖产盐科技创造的“垦畦浇晒”产盐法。“垦畦”指在地面上开垦田畦,“浇晒”是把盐湖水引入畦地中晾晒生盐。③        :例如有些区块的畦地用于储存卤水;有些区块用于蒸发;有些区块用于结晶等。不仅这种分类大幅增加了盐湖的质量和产量,而且能使生产过程井然有序,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 7. (2023高三上·南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至于乡下香客,他们的办法却更饶有佳趣。他们三个一帮,五个一团,他们用一只大柳条篮子携着他们的盛宴:有白酒,有茶叶,有煎饼,有咸菜,有已经劈得很细的干木柴,一把红铜的烧心壶,而快活三里又为他们备一个快活泉”。这泉子就在“快活三里”的中间,在几树松柏荫下,由一处石崖下流出,注入一个小小的石潭,水极清洌,味亦颇甘,周有磐石,恰好作了他们的几筵。黎明出发,到此正是早饭时辰,于是他们就在这儿用过早饭,休息掉一身辛苦,收拾柳筐,呼喝着重望“南天门”攀登而上了。我们则乐得看这些乡下人朴实的面孔,听他们以土音说乡下事情,讲山中故事,更羡慕从他们柳篮内送出来的好酒香。自然 , 我们还得看山,看山岭把我们绕了一周,好像把我们放在盆底,而头上又有青翠的天空作盖。看东面山崖上的流泉,听活活泉声;①____;②        。我们是为看山而来的,我们看山然而我们却忘记了是在看山。

    1. (1) 下列句子中的“自然”和文中加点的“自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B . 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C . 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D . 所以当超过了“外头工人”(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忍耐的最大限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很自然地想起一种久已遗忘了的人类所该有的力量。(夏衍《包身工》)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了乡下香客休息的场景,显得趣味盎然,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3. (3) 请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合理,句式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致。
四、作文(60分)
  • 8. (2023高三上·南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长跑者的赛道上,我们不会始终以冲刺的速度前进,而是心怀最终的目标,保持全力以赴的状态,稳步前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奔跑中到达终点。

    上述材料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新时代征程和青年人自身的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