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德国社会支出比率、社会保障缴费率及人均国民总收入
年份 |
社会支出比率(占GDP的百分比) |
雇员的社会保障缴费率(占总工资的百分比) |
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 |
||||
所有缴费 |
法定养老保险制度 |
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
强制的长期照护保险 |
|
||
1960 |
18.3 |
12.2 |
7 |
4.2 |
1 |
2792 |
|
1970 |
20.2 |
13.25 |
8.5 |
4.1 |
0.65 |
5945 |
|
1980 |
25.7 |
16.2 |
9 |
5.7 |
1.5 |
12808 |
|
1990 |
24.1 |
17.8 |
9.35 |
6.3 |
2.15 |
20658 |
|
2000 |
28.8 |
20.5 |
9.65 |
6.75 |
3.25 |
0.85 |
25983 |
2010 |
29.8 |
20.23 |
9.95 |
7.9 |
1.4 |
0.975 |
32137 |
——摘编自【德】沃尔夫冈·施罗德、塞缪尔·格里夫《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方案》
材料二 2010年,德国有五分之一的公民进入老年阶段,这使得德国进入世界上老龄人口较多的国家的行列。一方面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法定养老保险的潜在缴费者在减少,另一方面人口寿命的增加使养老金领取者的人数在增多、领取期限在延长。对于法定养老保险而言,这意味着缴费者与受益者的比例(制度赡养率)的不断提高,2009年德国100个在职人员(20—65岁)赡养34个退休人员(65岁以上),预计2030年将会是100个在职人员赡养50个退休人员。
——摘编自于秀伟《从“三支柱模式”到“三层次模式”——解析德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围绕“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紧扣材料及主题,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