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 | 出处 |
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至于立契云:某物若干,某物若干…… | (宋)司马光《书仪·亲迎》 |
(北宋末年)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 (宋)朱彧《萍州可谈》 |
巴人娶妇,必责财于女氏,贫女至老不得嫁者 |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文集》 |
年份 | 出版期刊(种) | 印刷厂(家) | 书店(家) | 出版图书(种) | ||||
重庆 | 全国 | 重庆 | 全国 | 重庆 | 全国 | 重庆 | 全国 | |
1942 | 220 | 776 | 131 | 1311 | 145 | 1286 | 1292 | 3879 |
1943 | 250 | 786 | 225 | 709 | 149 | 629 | 1642 | 4408 |
16—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表
中国 |
英国 |
西班牙 |
|
1534 |
1:6.363 |
1:11.5 |
1:12 |
1596 |
1:7.50 |
1:11.90 |
1:12.12 |
1622 |
1:8.00 |
1:12.50 |
1:13.13 |
1677 |
1:9.00 |
1:15.36 |
|
1741—1750 |
1:11.77 |
1:14.93 |
|
1791—1800 |
1:15.40 |
1:15.42 |
时期 | 宏观经济政策 | GDP平均增长率 |
1948—1966年 | 建立兼顾市场经济和国家调节的社会市场经济 | 约6.6% |
1967—1982年 | 凯恩斯主义的需求调节 | 2.9%,其中1980—1982年为0.8% |
1983—1989年 | 以供给为导向,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削减福利、减税等 | 2.6% |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 1911年11月,孙中山在与《巴黎日报》记者谈话时说:“中国由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随气候而为差异。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相宜。”但在实践中,……武昌起义后,不到两个月,内地18个省中即有14省与上海一地举起义旗,脱离清廷,宣布独立。在这种“独立”中,不少军政府、都督受地方主义影响,拥兵自重,有割据之意。
——辛向阳《百年博弈: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100年》
材料一 法国是一个从传统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的比较晚的国家。由自下而上的政治现代化先行而启动了法国的现代化,促使法国经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口是交通运输的变革。交通的巨大变革打破了农村内部的孤立和城乡之间的隔离,统一的国内市场,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在二战以后才得以最终实现,政府推动土地适度集中,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良种化,重视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对农村社会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农村与城市交融,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人,法国才最终实现了现代化。
——摘编自许平《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在短时期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最大的弊病是城市里的现代工业与农村里的传统农业同时共存,形成了二元社会结构,阻滞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展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使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先后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形成了以土地资源带动农村工业化的新模式,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主导模式。
——摘编自陆学艺《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
材料一 自亨利八世到丘吉尔,400多年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欧洲大陆的均势外交,即防止任何一个国家或是国家集团在欧洲大陆取得霸权。孤悬海外的英国隔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这样特殊的海岛型地理位置一方面使英国发展十分依赖对外贸易,一旦大陆强国实现在欧洲的帝国企图,必将影响英国与欧洲各国间的贸易,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就使英国深受其害。另一方面岛国相对安全的环境有利于英国集中力量制衡欧洲大陆霸权野心家。同时,英国社会中实用主义氛围浓厚,造就了英国人务实、稳健、灵活、均衡的行事风格,英国作为“平衡手”随机变换盟友以对抗不断变化的霸权觊觎者。
——摘编自陈翔《英国欧陆均势政策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权力结构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调整期,各战略力量之间的实力对比有了大变化。该些“大变化”的趋势是每一战略力量都倾向于增强自主权和话语权,而这将从客观上“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目的是要恢复其在亚太地区被“削弱”的主导权。
——摘编自杨红柳《英国“大陆均势政策”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比较研究》
材料一 德国社会支出比率、社会保障缴费率及人均国民总收入
年份 |
社会支出比率(占GDP的百分比) |
雇员的社会保障缴费率(占总工资的百分比) |
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 |
||||
所有缴费 |
法定养老保险制度 |
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
强制的长期照护保险 |
|
||
1960 |
18.3 |
12.2 |
7 |
4.2 |
1 |
2792 |
|
1970 |
20.2 |
13.25 |
8.5 |
4.1 |
0.65 |
5945 |
|
1980 |
25.7 |
16.2 |
9 |
5.7 |
1.5 |
12808 |
|
1990 |
24.1 |
17.8 |
9.35 |
6.3 |
2.15 |
20658 |
|
2000 |
28.8 |
20.5 |
9.65 |
6.75 |
3.25 |
0.85 |
25983 |
2010 |
29.8 |
20.23 |
9.95 |
7.9 |
1.4 |
0.975 |
32137 |
——摘编自【德】沃尔夫冈·施罗德、塞缪尔·格里夫《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方案》
材料二 2010年,德国有五分之一的公民进入老年阶段,这使得德国进入世界上老龄人口较多的国家的行列。一方面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法定养老保险的潜在缴费者在减少,另一方面人口寿命的增加使养老金领取者的人数在增多、领取期限在延长。对于法定养老保险而言,这意味着缴费者与受益者的比例(制度赡养率)的不断提高,2009年德国100个在职人员(20—65岁)赡养34个退休人员(65岁以上),预计2030年将会是100个在职人员赡养50个退休人员。
——摘编自于秀伟《从“三支柱模式”到“三层次模式”——解析德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围绕“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紧扣材料及主题,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