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
  • 1. (2023八下·吴江期中) 区域治理与发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地理眼,解世界惑。”旅行,是一种学习;研学,是一种实践。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黄土地形类型最多、规模最宏大的地区,同时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对黄土高原的研究、开发、治理,已是当下极为迫切的大事。某中学研学小组以“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课题,进行了研学旅行。如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

    1. (1) 【确定位置了解文化】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包括乌鞘岭以东、____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A . 太行山脉以东、秦岭以北 B . 太行山脉以西、秦岭以北 C . 太行山脉以东、秦岭以南 D . 太行山脉以西、秦岭以南
    2. (2) 黄土高原跨越的省级行政区域有____。
      A . 山西、四川 B . 陕西、贵州 C . 陕西、山西 D . 河北、河南
    3. (3) 研学小组在延安旅游,有时他们看到景点近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其原因是黄土高原____。
      A .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 . 崎岖不平 C . 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D .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4. (4) 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____。
      A . 当地黄土广布,利于开挖窑洞 B . 当地气候干燥,年温差大;窑洞内冬暖夏凉,空气湿润 C . 黄土的垂直解理发育,使得窑洞不易坍塌 D . 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十分丰富,有利于开挖窑洞
    5. (5) 【实验探究分析成因】

      地理实验是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该中学研学小组进行了模拟实验,在其它自然环境相仿的情况,图中I组、Ⅱ组、Ⅲ组、Ⅳ组演示实验,说明了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分别是____。

      A . 土质、降水、地形、植被 B . 植被、土质、地形、降水 C . 地形、土质、降水、植被 D . 地形、植被、降水、土质
    6. (6) 同学们还了解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
      A . 夏季多暴雨 B . 植被破坏 C . 气候干旱 D . 黄土土质疏松
    7. (7) 实验后,同学们提出了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
      A . 在地势较平坦的地带平整土地,开垦农田 B . 在缓坡地带种植树木和牧草 C . 在陡坡地带修建梯田,种植玉米和小麦 D . 在山脚地带修建挡土坝、护坡坝
    8. (8) 【实际考察展望未来】

      在生态攻坚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通过不断实验探索,实施“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反坡梯田”的梯田果园模式(如图),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前埂后沟+梯壁植草”模式的主要生态作用是____。

      A . 前埂利于排水防涝 B . 后沟利于保水保肥 C . 植草利于加固梯壁 D . 提高当地经济收入
    9. (9) 与水平梯田相比,在黄土高原上修建反坡梯田的优点是____。
      A . 便于修路采矿 B . 利于种子萌发 C . 增强保持水土效果 D . 便于修筑窑洞
    10. (10) 经过当地人民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正由“黄”变“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后产生的影响是____。

      ①粮食产量增加

      ②土壤肥力增加

      ③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河床淤积严重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